国内油价计算公式发明人_油价是谁决定的
1.国内成品油价格会涨吗?
2.解放240马力的车,跑1公里要多少钱?油价是7.51元一升!
3.产量增长影响因素
4.油价暴涨,我们以后真的会加不起油吗?石油永远也用不完?
5.油价3日或创年内最大涨幅,值得关注的成品油概念股有哪些?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一
国际市场油价的日高一日,日前超出每桶70美元,给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近一个多世纪来,石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化石能源,有“现代社会血液”之称。它不仅仅是能源之母,还是纺织、电子、化工、材料等现代工业产品的基础原材料。油价高涨、资源短缺、环保压力和高速增长的需要,形成无法调和的矛盾,直接制约我国加速建设“全面小康”和国家安全。记者调查采访了解到,我国有能力替代石油的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产业研究有数十年历史,在生物质能加工转化及相关环保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专家认为,我国有条件进行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规模工业化和产业化,可以在2020年形成产值规模达万亿元,在“石油枯竭拐点”形成部分替代能力。
石油消费仍是我国国民消费水平标志,巨量进口危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进入本世纪,石油价格上涨已让很多平常百姓感到压力。以车用93号汽油为例,目前价格已经从2000年前的1.8元左右上涨到现在的4.4元左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教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据美国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预测,全球石化类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分别为石油39年、天然气60年、煤211年,而其分布主要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中东地区。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专家测算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很可能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就是石油供给丧失平衡的“拐点年”。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提供的资料,我国由1993年变为石油净进口国。过去的10年中,我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倍。2004年进口原油1.2亿吨,比上年增长34.8%,占国家石油总供给量40%以上。今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上升到57%。到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4亿吨。而国内生产能力仅为1.6亿吨到1.7亿吨。
另外,我国以石油为原料的能源、材料,如乙烯、醇类,需求量激升。2004年实际消费量1600多万吨,进口量占40%以上。专家预测,到2010年,此类产品的需要量将上升到3000万吨左右。这些是化工、电子、汽车、纺织、塑料、能源产品等的基础原料。而且,目前这类石油加工品的成套设备均为国外大公司垄断。
据有关部门的粗略统计,2004年一年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使我国增加支付金额60亿到80亿美元,相当的2000万待业职工一年的低保费用。2005年8月25日,纽约油价再创新高,突破67美元。同时,美国高盛公司预测油价还将继续上升,最终可能达到每桶105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再次预测,由于中国石油进口持续大幅度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将稳定攀升100美元以上。更有专家分析,发达国家将把石油价格不断推升,作为压制中国、印度等后发展国家的重要手段。
石油是基础能源原材料,由于资源制约因而无法调控价格,对国内市场已经造成很大压力。以安徽为例,3月下旬,安庆市因成品油价格上调引发了出租车行业的罢运、上访,全市瘫痪。此前,南京等全国大中城市多次发生类似事件发生多起。8月1日,合肥再度发生因油价直接导致的出租车行业罢运事件。即使不考虑国际政治变幻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要保证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发展石油替代产业,也成了当务之急。
建设“小康社会”汽车工业发展仍是主流
汽车,被认为是现代小康社会的标志。2000年,我国政府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当年,我国汽车销售市场出现井喷,同时出现由集团购买为主变个人购车为主的重大转折。安徽奇瑞集团介绍,汽车业界把2000年确定为“中国汽车元年”,认为这是中国汽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的起始点。
现在的成品油价格高位运行,对汽车工业发展与产品普及有一定影响,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发展趋势看,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之势不可逆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再次预测,中国到203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3.9亿辆,约为现在的20倍。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国汽车人才的摇篮之一。记者采访中,专家、教授们一致表示:“发达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步入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支柱。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有关“国家经济发展时期”研究的课题组得出结论,任何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均离不开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的贡献。过去的100年间,没有任何一项发明比得上汽车对人类进步的推动。轿车的普及以民族意识的改变、国民素质的飞跃式提高,有不可比拟的作用。汽车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集大成者,对技术进步的推动是全方位的。汽车还是高度产业关联的工业,按公认的数据,以家用轿车为主的汽车工业对辅助产业、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可达1:7:11;调查研究显示:目前世界上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家有7个,其中包括中国。其余6个均拥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每千人拥有汽车数200-600辆。唯有中国在民族汽车工业方面相对落后,因而同列GDP总值大国,人均则只有6强的二十一分之一。
据国家科技部调研室的一项调查,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近两年增幅超过30%。2003年与上年同比,汽车产量增长35.20%,销售量增长34.21%。特别轿车,产量由上年的109.28增长到206.89,增幅达84.7%。
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专家分析,石油已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汽车燃料,过度依赖存在四大问题,包括:国内资源短缺和国际石油争夺剧烈的双重风险;汽柴油的性能已不能满足汽车高水平和高清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油价居高不下,用户负担增加;依靠进口,要花大量外汇,影响国内就业。巨大的国际采购会使我国原油陷入类似现在铁矿砂市场的“价格合围”。适应汽车消费需求,建设车用燃料替代体系成为必然趋势。
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2010年将达到5000万辆至6000万辆。届时,国内汽车年生产量将达1000万辆以上,汽车用成品油市场就将有数千亿元。另一方面,环境保护逼迫中国采取石油替代技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较早对公共交通车辆实行天然气替代石油等措施,主要是出于环境因素。目前,天然气、煤炭、生物质能等技术路线替代石油,其燃烧排放都小于石油类40%左右。按我国城市进程,2020年前还将有4亿人口“进城”,汽车保有量将急剧增加,不采用洁净的替代能源将无法维持人类适宜的城市居住环境。有人这样计算:大城市里按每车每天用15KG汽、柴油计,100万台车即用1.5万吨汽、柴油,它将耗尽18338万立方米空气中的氧气,使之变成只含二氧化碳和和氮气等的无氧气体。又因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得多,所以,它们大都分布在地面附近,可在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堆积1.83米厚,比正常的中国人还高出一巴掌。如果没有大自然赐予的空气流动,这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景呀!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校长欧阳平凯说,美国国家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将有50%有机化学品和材料来自生物质原料。我国最先起步的是生物质转化替代石油,即乙醇汽油。生物柴油是利用植物油脂、动物油脂等提炼的车用燃料,可直接替代柴油,低排放,无需改造发动机,而且对车辆发动机还有保护作用。世界各国对此非常重视,发展迅速,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印度等都有庞大的发展计划。欧盟国家用菜油加工生物柴油,2001年加工量已达100万吨。本世纪我国政府也很重视这项工作,近年来相继建成了许多年产量超万吨的生物柴油厂,预计到2010年,我国生物柴油需求量将达2000万吨。
车用能源的市场稳定、数量巨大。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石油延伸替代市场也非常可观。安徽丰原集团在宿州建设的世界第一个生物质原料乙烯生产厂,2004年底投产,年产2万吨,效益可观。2005年7月底,记者当企业采访,负责人吴玉熙介绍,“当原油价格在每桶35美元左右,企业即可有利润;到40美元每桶,吨产品利润可达5000元,原油超过50美元一桶,吨产品利润可达8000元,利润率高达35%以上。
接受采访的专家、企业家强调,石油替代产业还有煤化工替代线路。但用一种紧缺能源替代另一种紧缺能源,只能是权宜之计。生物能源与生物材料产业链长,涉及基础研究、工艺创造、成套设备、运输分销、终端产品设计生产,等等。我国正由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接动,能源原材料“内需”强劲,必然呼唤出庞大的的石油替代产业。
替代能源:替代石油将使我国资源状况化短为长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二
按目前国内外研究水平,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等仍有很多技术上不确定性,何时投入运营是未知数。混合动力汽车造价高,而且仍以成品油消耗为主。另一方面,石油的应用不仅仅是作为交通运输的动力,其衍生的乙烯等化工产品还是比钢铁应用更广泛的基础材料。因此,发展生物能源是必然之路,眼前解决车用燃油问题,中、长期解决后石油时代的能源、原材料问题。
目前,国际上生物能源技术相对成熟,替代石油的路线是:谷物、秸杆、其它植物等-发酵-乙醇-车用油、乙烯、无毒溶剂及上百种化工、原材料产品等;另一种是利用劣质食用油、麻疯树籽等直接加工生产高品质车用柴油。无论何种生物质转化,都是我国资源的“长腿”。发展生物能源是农业大国和“缺油多煤”资源现状化短为长的最佳契机。
发展石油替代行业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三农”问题、环境与资源问题,是13亿人口大国均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建立庞大的“石油替代”能源体系,不仅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农村地区城市化提供良好的机遇,是我国相当长时间发展重要驱动力,也是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最佳切合点。我国最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日前公开提出:让我国农民“种出绿色大庆”。
据科技部有关单位的调研,我国南方的甘蔗、木薯,中、东部地区的小麦、水稻,北部的土豆、玉米,西部地区的油桐。麻疯树,干旱地区的山芋,等等,都是加工转化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材料。其中麻疯树籽含油率达50%,是制造生物柴油的良好材料。我国西南地区现有10万亩,到2010年种植面积可达1000万亩。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中心主任王宏广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富余的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确可“再造大庆”,即相当于5000万吨原油。如果把每年农民白白焚烧的秸杆收集处理后加工乙醇,替代车用油,总量可达6000万到1亿吨。已经开始用生物质能加工品全线替代石油产品的安徽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测算:只要石油不低于35美元每桶,用生物质能加工成燃料酒精、生物柴油、乙烯、聚酯等,都有利可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王静康等专家指出:“国际上许多国家和组织的预测表明,本世纪中叶可再生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将超过50%。”科技难度更大的生物制氢等一旦投入应用,生物能源前景更为广阔。可喜的是,我国生物质能富集区往往是老少边穷地区和纯农业区,经济建设相对落后,发展生物能源不仅经有经济意义,对解决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地区工业化和建设和谐社会,都有很大意义。中国著名农业专家石元春教授等专家强调:发展生物能源要做到“一石四鸟”:其一,生物质能的全面利用,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其二,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发展,可以加速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其三,生物质能与土地资源富集的中部、西部贫困农村的地区会形成中国生物能源企业集群,从而促进和谐社会进程;其四,结合中国能源战略调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可以考虑生产适应中国能源体系的生物能源汽车产品,在汽车普及化过程中迎头赶上,提升竞争力。
发展生物能源和原材料可以做到“四不”
能源、原材料是国家、社会的支撑体系,战略调整是否会触及社会基础和多方利益,从而引发较大的社会震荡?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进行了大量了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广总结为“四不”:“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传统行业争利,不与发达国家争资源”。
“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传统行业争利”,这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利用的新特点,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均强调这一点。生物技术开发中心主任王宏广、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十中、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修志龙等表示:我国科学用粮潜力很大,每年陈化粮、饲料用粮约1亿吨左右,加工转化可获得相当5000万吨的原油,同时还有30%继续成为饲料。现状是每年8000万吨粮食直接用作饮料,浪费3000万吨以上的淀粉。利用小麦陈化粮生产燃料酒精的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仅小麦麸皮中提取的物质,价值就和小麦差不多。而目前发展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原料是分布更为广泛、利用价值更高的植物。如我国科学家研究的甜玉米,每公顷产量可达70吨,可生产6吨以上燃料酒精。南方的木薯、甘蔗,生长广泛的菊芋、土豆、山芋,等等。这些不宜食用的植物,是转化为生物能源、材料的最佳原料。另外,我国现在每年仅废弃的作物秸杆、林业弃置物达10亿吨,相当于1亿多吨的燃料汽油。
就发展生物能源、材料的土地资源而言,我国有约40亿亩的低质地、荒坡、滩涂等,可以用来种植适宜物种;淮河以南还有3亿计冬季闲田,用来种油菜生产生物柴油,相当于“再造大庆”。专家介绍,我国加工替代石油产品的农作物、薯类植物研究时间长,来源非常丰富,潜力巨大。早在“七五”、“八五”时期,部委、高校就组织科学家研究、攻关,寻找到很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植物种质。如有稳定的市场,推广种植条件相当成熟。大连理工大学有教授在山东滩涂种植菊芋(洋生姜)数十万亩,长势很好。这种植物我国南北方农民都有小规模种植。在贫瘠的土地上,盐碱地、滩涂都可以长得很好,固沙能力还很强。一次种下,自然生长。每年挖取其块茎即可,第二年还会自己生发。亩产量可达万斤。糖的含量超过甘蔗30%,甜度是蔗糖的一倍。结合“山川改造”工程,我国可以大量种植生物质能富集的植物。我国西南地区的麻疯树等木质油料发展迅速,籽含油率达50%,现有10万亩,2010年可达1000万亩。
专家分析,生物质能利用,特别是替代石油的能源、材料产业,前端是农业,中间是发酵等生物转化,后端依然是现有的大化工。因此,我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并不会对传统化工工业产生冲击。同时,我国能源、原材料需求增长过快、消费量较大,传统石油加工业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产品供应保障能力薄弱,现在广东等地不断发生“油荒”已是前兆。因此,传统石化领域对生物能源、原材料普遍看好,中石油公司等国家垄断性石化公司也在力推生物质能利用。
清华大学刘德华教授等强调:生物质能利用,特别是替代石油,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解决“农业、能源、环境”难题的最佳切合点。我国的老少边穷地区生物质能与土地资源富集,通过发展生物产业,可以让这些地区形成新兴产业,让农村地区形成工业化支点。刘教授专门到青海省调查,青海是德国面积的两倍,非常适合种植油菜。现在德国生物柴油年产量140万吨,如果青海能够发展到德国水平,其产业链收益非常可观。我国新疆棉产区面积广大,在棉籽中引入一个产油基因,即可让棉籽产生很高的副效益。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而且年需求量还要扩大;化石产品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相比之下,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污染排放要比化石燃料低50%以上。用生物材料,如聚乳酸等,可制成可降解塑料、绿色涂料和纺织品等。
替代能源:借鉴国外石油代替及生物能源发展经验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三
1907年,汽车发明人福特制造出第一台燃烧纯乙醇的发动机;20世纪30年代,不少国家用醇类燃烧替代石油作为车用能源;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我方不少汽车就是用乙醇作为燃料。但真正形成替代石油的产业,国外发展历史已约20多年。
根据发展改革委的调查,以美国、巴西为主的燃料乙醇替代石油产业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一,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发达国家和贫油国家重视石油替代,为解决对石油的高度依赖问题。美国、巴西等大规模发展乙醇替代车用油。甲醇等天然气、煤炭化工产品引用汽车能源体系;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主要解决农产品过剩影响农业发展,和由此引发的农民收入问题;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保有量大增,引进醇类重点解决车用油的增氧剂,利用乙醇等提高发动机性能,减少汽车排放对大气的污染;第四阶段是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并重视石油替代,从各个侧面解决上述所有问题。对我国而言,则是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途径。
生物质能转化中的“太阳能-生物质-乙醇燃料-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由于充分体现了“绿色”和“循环”,备受科学界、环保人士的追捧。现在,加拿大、法国、瑞典、德国、墨西哥、日本、印度、韩国和泰国等,均有发展石油替代产业的计划,并有不同规模的实施。其中巴西规模最大,目前汽车全部用乙醇汽油,用燃料酒精(乙醇)替代石油份额达43%。美国乙醇汽油占市场份额的12%。加利福利亚州从1993年开始实施“灵活燃油车辆计划”,制定了E85燃油规格:85%的乙醇外加15%汽油。
与我国发展石油替代产业最有可比性的是巴西。巴西851万平方公里面积,1.65亿人口,农业是其重要支柱,其中甘蔗种植和蔗糖出口均为世界第一。巴西同样是贫油国家,1930年开始,即有5%到15%的乙醇加入汽油中使用。后石油价格下降至1美元1桶,巴西又有非常便捷的海上运输,石油替代产品的生产长时间中止。
巴西汽车工业发展较早,国内上世纪60年代汽车即有较快的普及。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当年巴西政府多支付40亿美元用于购买石油,沉重打击了巴西经济,致使政府下决心发展石油替代产业。1975年,巴西政府启动”生物能源计划”和”全国实施发展燃料乙醇生产计划”,两大计划的核心是用甘蔗作原料,用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再和汽油混配,作为车用动力。巴西政府在数年内投入数十亿美元,扶持该上述两大计划的实施,到20世纪90年代,燃料乙醇产量达1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在车用油品中,燃料酒精添加量从35%-5%,还有部分纯以乙醇为燃料的汽车。现巴西汽车拥有量达每千人80多辆,远远高出我国的每千人16辆,但车用能源的压力并没有我国突出。
巴西发展石油替代产业,与本国支柱产业蔗糖生产相结合,逐步形成甘蔗生产-燃料酒精-乙醇汽车,一个全新的生产链。全国汽车保有量1290万辆,纯乙醇汽车达370万辆。这些乙醇加工厂在糖价高时生产食用糖出口,在糖价低时生产燃料酒精供本国使用。现在不仅国际石油价格对巴西社会经济影响大大减弱,农民的甘蔗种植与蔗糖生产也相对稳定。
据统计,在巴西实施石油替代产业的两大计划33年中,政府共投入117亿元,建成10大燃料乙醇生产基地,为国内提供了150万个就业岗位,节省石油进口外汇220亿美元。乙醇汽油相关产业总产值即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超过包括电信业在内的信息技术产业。
根据最新材料,德国大众、宝马两大品牌都在抓紧研发生物能源汽车,预计2008年前推出主流车型供应市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较早开发出“多用途汽车”,利用电子技术使汽车发动机可以适应多种能源。我国福建现有一座万吨级生物柴油工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
纵观国际上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到次发达的南非、巴西、韩国,到发展中印度和泰国等,均在发展石油替代产业的政策制度、技术完善、装置建设和车辆制造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为我国走中国特色石油替代之路铺平了道路。特别是巴西经验,更具实际意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等权威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是巴西的上十倍,资源与市场条件更适合建设石油替代产业链,让我国农民种了“绿色大庆”形成中国特色的能源体系,在当前显得更为紧迫。
替代能源:我国生物质能替代石油起步稳收效显著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四
在我国,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有可能大规模替代石油产品的主要是生物质能和煤炭。自2000年4月领导批准开展变性燃料乙醇研究与实施,2002年在试点城市推广,到2005年4月1日安徽作为第五个省份开始全省封闭运营销售乙醇汽油,短短的五年,已创立了成功的生产、运营模式,并使消费群体初步接受,为我国石油替代产业书写了良好开篇。煤炭转化替代方面研究力度更大,投入更多,也有丰厚的积累和局部运营经验。
据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正敏介绍,生物能源主要指利用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等,直接作为动力来源;其次是通过生物技术将粮食转化为生物材料,利用玉米等生产石化乙烯、聚乙烯及乙烯转化的系列化工产品。
我国利用生物质能起步较早。抗日战争期间,河南酒精厂生产燃料酒精供给抗战军队车辆。上世纪80年代末,世界第二次石油价格上涨阶段,我国就把生物乙烯列入重点发展项目,并在安徽宿州投资8亿元建厂,后因技术与成本等原因,此厂未能全面生产。目前,我国已在东北三省、河南、安徽等5省全面销售乙醇汽油,涉及人口近3亿。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近期还将在山东、河北、湖北等部分省或城市封闭运营。现供给燃料乙醇的企业有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金玉实业有限公司、安徽丰原集团等4家不同类型的企业。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我国采用乙醇占10%的配比,替代石油中污染地下水并可能致癌的MTBE,性能更为优越,而且不需要对现有车辆进行改造。综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试点地区的情况,生物质能转化替代石油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首先,试点情况表明车用乙醇汽车在我国完全适应。不仅河南、安徽城乡,寒冷地区的哈尔滨、肇东两个城市冬季使用测试表明,燃料乙醇能够适应,为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第二,解决了使用中的技术问题。使用中的油、水分离,个别车辆动力不足、油路阻塞等,都有较好的解决办法。第三,环境保护效益明显,污染物排放降低25%-30%。第四,生产企业探索出大规模生产模式,普遍提高综合效益。现在生产企业均使用国家战略储备中的陈化粮,以玉米、小麦为主。燃料乙醇生产仅使用其中的淀粉,其它可生产蛋白饲料、油料等。安徽丰原、河南天冠等均能做到“吃干榨尽”。第五,建立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法规。如《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等。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石油替代提供了积累。第六,我国政府和石油销售行业推广石油替代产品积累了初步经验。
根据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提供的材料,巴西1980年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吨价高达849美元,到1998年,成本下降以300元美元以下。而我国现行的燃料乙醇生产价格成本约为3500元吨,技术水平较高的丰原集团可降到3000元以下,单位综合成本为2993元。
石元春院士提出,如果采用高新技术改良物种,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如种植甛高梁生产燃料乙醇,吨产品综合成本可下降到2800元以下,使用麻疯树等木质油料基生产生物柴油,吨成本应在3000元以下。清华大学教授、原清华大学生物研究中心主任曹竹安教授告诉记者:“我国加工替代石油产品的农作物、薯类植物来源非常丰富,潜力巨大。早在‘七五’、‘八五’时期,部委、高校就组织科学家研究、攻关,寻找到很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植物种质。如有稳定的市场,推广种植条件相当成熟。”曹教授列举菊芋(洋生姜)为例说明:我国南北方农民都有小规模种植。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贫脊的土地上,盐碱地、滩涂都可以长得很好。一次种下,自然生长。每年挖取其块茎即可,第二年还会自己生发。亩产量可达万斤。糖的含量超过甘蔗30%,甜度是蔗糖的一倍。“这在10年前就有研究结论,只是没有找准大的市场,研究成果无法推广”。
据了解,试点企业中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采用国际最为先进的奥地利高布殊(VOGELBUSCH)工艺技术,河南天冠采用传统技术改造,安徽丰原采取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技术系统。这些成功的探索为我国大规模发展燃料乙醇提供的技术与装置条件。加上试点销售的成功,现在从南到北,各地利用木薯、玉米、甘蔗等不同生物质加工替代石油投资热情高涨,具体研发工作大大加强。
替代能源:用自主技术形成生物能源产业条件成熟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五
从领导到居民,从专家到经济界人士,一致认为,我国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对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命脉的能源体系,必须建立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之上。
在生物质转化替代石油方面,我国企业掌握关键技术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在秸杆发酵利用(水解木质纤维素)等关键技术方面,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利用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形成石油替代产业,是最为现实的选择。
我国已基本掌握生物质能利用关键技术,居部世界领先地位
生物质能利用先是通过发酵、分离、提取和化工加工后形成商品。在整个加工转化过程中,发酵、分离与环保是三大关键部位。与其它领域不同,在生物质能利用领域里,我国已经基本掌
国内成品油价格会涨吗?
高攀的油价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变得恐慌。全世界居民为此焦虑不安、政府警惕地面对工会的罢工、政党忙于修改竞选纲领,以适应选民的愤怒情绪。
自1973年以来,油价再次主宰着世界的走向。
关于油价震荡背后的那些密不透风的铁幕正在一叶一叶地被推开,全世界正在审视着那些鲜为人知的、改变他们生活点点滴滴的黑幕和细节。
油价的共和党行情
2000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有着深厚人脉关系的乔治.W.布什在与民主党人戈尔的竞选中赢得了总统大选,布什胜选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来自德州能源巨头和商宠大的助选资金。于是,胜选后的布什的第一道题便是如何回报那些慷慨解囊的财团。
来自石油巨头阿里伯顿公司的董事切尼主宰了白宫的油价政策。就在两位入主白宫不到 时间后,一场赤裸裸的争夺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战争开始了,在各种充满谎言的外衣的包装下,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已进行了长达6年的战争,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了6倍。高企的油价给德州的能源巨头带来滚滚财源,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营业润从6年前的300亿美元猛增到2000多亿美元。美国石油公司拿走了伊拉克大部份的油田开采权,切尼大老板甚至准备将阿里伯克公司的总部迁入这个目前仍然战火纷飞的国家。油价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几乎是美国伊拉克战争的唯一理由。
在长达六年的油价上涨过程中,几乎没有过真正的调整。最显著的一次调整发生在2006年8月,在随后半年的时间里,油价从83美元一桶迅速下跌到53美元一桶,跌幅达36%。值得关注的是,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震荡,共和党油价行情在此期间再次体现得淋漓尽致。2006年8月前后,正是美国中期选举如火如荼之时,民调显示,共和党的高油价政策使得选民一边倒地抛弃共和党,共和党选情十分吃紧。在这紧要关头,布什政府突然宣布严查石油交易市场的黑幕交易。实际上,布什政府对这一类交易可说是了如指掌,在中期选举选情突然吃紧的时候,共和党政府不得不忍痛割爱,抓出一个典型来治理油价,当然,任何他们不可能舍弃德州的石油大鳄,在这时候,英国的BP公司成了替罪羊。
事情的导火索发生在2006年这一天,BP公司突然宣布位于阿拉斯加的石油输道因发生爆炸而关闭,这导致当日原油期货出现暴涨行情,达到了阶段性高点,引起世界的恐慌。BP公司此举激怒了正为选情吃紧而苦恼的美国共和党政府,导致布什政府随即对其展开调查。经调查显示,BP公司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多次无故停工检修位于德州的炼油厂,导致油价波动,而公司却通过期货市场来暗中谋利,他们在其中的交易中获利不菲。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后,美国政府最终对BP公司处以巨额罚款,起到杀鸡敬猴的效果,而使得油价进行了几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
然而,即使走出这一轮调整,也无力挽救共和党的中期选举,他们最终在选举中输掉了议会中的大多数席位,将国会控制权拱受让给了民主党人。
然而,这一惨痛的教训并不能使布什政府悬崖勒马,毕竟,高油价是共和党所代表的那部份石油巨头的根本利益所在。因此,油价60美元下方几乎没做停留就开始新一轮的上涨,在随后的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油价从50多美元直接拉升到最高135美元一桶。
当然,共和党政府没有忘记在接下的日子里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今年的总统选举。如果油价任其疯涨下去,那么意味着接下来的总统选举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可能输得比中期选举还要惨得多。
在这一点上,布什政府算是讲政治的。就在油价问鼎135美元后的第二天,政府方面再次如法炮治,再次祭出了监管大旗,宣布对石油期货市场的内幕行为进行调查,油价闻讯大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跌,接着,监管当局再次放言,要对出现异常波动的棉花期货也进行调查,进而扩张到所有的商品期货品种。
新的监管行动已经对原油期货价格产生巨大影响,油价一周来持续回落,虽然还不能确定135美元是否就是油价中期的顶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持续六年多的油价共和党行情行情结束。
四大投行为何能为所欲为?
油价上涨自然有基本面的因素,耳熟能详的理由是全球需求的不断上升和供给的相对不足,但是,另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原油期货市场的种种交易行为已经将这种基本面数倍地放大,对于油价的疯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你到现在还在谈论所谓的基本面,那实在是太愚蠢了。”能源市场咨询公司的马克.刘易斯透英国广播公司向观众如是说。
在过去的一年里,当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之时,国际基金业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商品期货品种之上,过去的一年,大约有超过2600亿美元的投机基金涌入了商品期货市场,与商品牛市场初期的2003年相比,增长了近20倍。而这2600亿美元的投机资金,斩获了5万亿美元利润,其中有至少一半的资金转战在原油期货品种上。
对冲基金和社保基金由于做多商品期货而使其勉强度过次贷危机的难关。美国那些著名的投资银行在这轮行情中扮演了最重要角色,不为人知的是,高盛、花旗、JP摩根、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货交易的四大玩家,正是他们,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了一浪紧接一浪的油价上涨。
要在短期遏制油价上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这四大金刚的交易调查入手!
早在2006年,当时还处于60美元低位的时候,美国联邦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就着手对原油期货交易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报告首次明确指出,大量买入期货合约是油价走高的主要推手。
这份报告同时也揭示出美国衍生品交易监管存在着惊天的黑洞。一般来说,美国原油期货在常规交易所(regulated exchanges)的交易受到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CFTC)严格监管,但是,调查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大宗的合约交易正在转移到了期货OTC市场的电子交易市场,我们中国期货界俗称为亚洲电子盘交易市场。常规的场内交易市场是美国的主流交易市场,有常规开市和收市的交易时间限制,而亚洲电子盘交易是满足那些不能那些与美国常规市场进行同步交易的全球各地的交易者,这种电子盘交易在常规市场交易结束后仍然连续进行交易,并且在常规场内市场开市前结束交易,这样两个市场组成了一个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市场。
2000年美国安然事件爆发以后,美国通过了一个商品期货的现代化法案,要求CFTC对期货市场交易的所有交易行为密切监管,保留其一切交易记录和交易文档,防止市场的操控行为。然而,一个巨大的漏洞在于,此监管行为将OTC电子交易市场排除在监管范围之外,于是,这一漏洞给了华尔街大投资们为所欲为的巨大空间,最近一年多来,这些投行利用这个市场进行违法交易,但丝毫不被CFTC察觉和知晓,而且以后也不可能被完全调查清楚,因为,这个市场不会保留他们的交易文件。
谎言的破灭
早些时候,高盛公司向全世界抛出了油价200美元一桶的预言。投资银行的仓位永远是决定其立场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一般的投机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十分直得警觉的信号。
问题是,高盛们要以轻易地列举出油价攀升的一百个理由,就象他们惯常所做的那样,但是,他们的理由越充分,其距离彻头彻尾的谬误就不远了。
尽管美国的原油库存在一直下降(这是期货交易商做多的主要理由之一),但是汽油库存却达到1993年以来的最高值。2008年一季度,世界石油产量相比2007年同期上涨了2.5%,而同期全球石油消费量只增加了2%,据花旗的分师析预测,二季度全球产量将有3.3%的增长,三季度增长率将会同比超过4%,而全球的需求增长在未来的六个月内只会增长1.6%。
事实上,在一些国家,需求呈现下降的趋势。美国商品期货公司Sempra Metals统计显示,美国人在2008年一月份的汽油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而事实上,美国汽油产品消费的减少从去年七月份就已经开始了,耐人寻味的是,也就是从这个时间开始,世界原油期货价格开始了陡直上升的行情。即使是被指拉动需求的主要力量的中国,其石油需求量的增长率也从10%的年增长率下降到了6%。另外,在这段时间里,世界石油剩余产能已从几年前每天150万桶上升到每天300万桶。
需求在减少,供给在增加,而油价在猛烈攀升,高盛们的预测不攻自破。但是石油家还会有新的说辞,埃克森美孚的CEO雷克斯.迪乐森于是一沽脑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弱市美元能及地缘政治的不稳定。
不可否认,油价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全球绝大部份的石油期货合约是以美元计价结算的,自从2002年以来,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贬值了超过30%,这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产品理应上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03年9月以来,国际油价上升了400%,同期,全球需求只上升了8%。
毫无疑问,是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造就了油价的疯涨。
游戏是该结束的时候了。
上周,索罗斯来到了美国国会山,为油价的泡沫和非理性作证。这个被东南亚国家视为祸水的人,这次替全世界大胆地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机构投资者对于石油市场的预测是不诚实的,对于经济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
解放240马力的车,跑1公里要多少钱?油价是7.51元一升!
中长期来看,国内的油价是要跟随国际石油行情走的,近期石油受美国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恶果的雷曼破产,还有政府救市计划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剧烈波动。本已从150美元下跌到100美元的油价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可这次剧幅波动价格的反映上看,未来的价格方向是非常迷茫的。
油价是以美元计价的,与美元的汇率走向呈负相关,美元汇率的走向长期看主国取决于美国的经济状况,美国此次的金融危机是由次贷的金融衍生品问题所引起,美国金融发明家将衍生品包装得非常复杂,现在也不知这个影响会持续到多久才能结束,也就是说还有多少未倒下的多迷诺骨体谁也说不清楚。美国的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油价在短期内恐怕是不会向下降的。
以上个人愚见,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产量增长影响因素
百年世界汽车大事记
1886年 卡尔?奔驰制造出世界上首辆三轮汽车,戈特利布?戴姆勒制成四冲程汽油机驱动的四轮汽车。
1888年 奔驰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供出售的汽车。
1889年 法国标致汽车公司成立。
1890年 陆虎(Rover)开始生产汽车。
1891年 法国潘哈德与勒伐索首创发动机前置车型,研制成功汽车专用车架。
1893年 世界上第一个汽车牌照和驾驶证在法国颁发。杜里埃设计出美国第一辆汽油机汽车。
1894年 戴迪安获首届汽车公路赛冠军,平均时速12英里。P?狄塞尔展示第一台实用柴油机。
1895年 世界上首次官方举办的公路汽车赛在巴黎――波尔多之间举行。杜里埃获首届美国汽车赛冠军,平均时速5.05英里。美国第一家汽车公司杜里埃汽车公司成立。米其林兄弟在标致汽车上使用充气轮胎。法国汽车俱乐部成立。贝斯电动车问世。
1896年 亨利?福特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为了庆祝英国法律将机动车限速提高到19公里/时,举行了首届伦敦-布莱顿汽车赛。
1897年 奥兹汽车公司成立,并出产第一辆奥兹汽车。
1898年 波士顿举办美国首届汽车展览会。美国的哥伦比亚号汽车首先使用电灯照明,用于前灯和尾灯。查斯洛普?劳博特伯爵创造出63公里/时的车速纪录。梅茨格设立第一家汽车专卖店。
1899年 菲亚特汽车公司和雷诺汽车公司成立。第一辆欧宝汽车出厂。纽约市成立美国第一家汽车修理厂。卡米尔?金纳特驾驶一辆电动车创造了106公里/时的车速纪录。
1900年 美国《星期六晚邮报》登出全球第一份汽车广告。纽约市政当局颁发美国第一份汽车驾驶执照,称”工程师证书”。
1901年 奥兹汽车公司首先给汽车安装车速表。美国帕克特汽车上出现第一个手控点火提前装置。戴姆勒用”梅赛德斯”为自己的汽车命名。一辆罗克莫比克蒸汽车征服了美国科罗拉多海拨4312米派克斯峰。
1902年 卡迪拉克汽车公司成立。
1903年 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别克汽车公司成立。一辆温顿汽车用65天时间横穿美国。在发生多起死亡事故后,巴黎-巴德里汽车拉力赛停办。纳皮尔制成6缸发动机。欧洲出现V型8缸发动机。
1904年 劳斯莱斯汽车公司成立。美国的汽车产量超过法国。哥博恩?博里的赛车速度达到167公里/时。
1905年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成立。69中文之家论坛
1906年 汽车”大奖赛”首次在法国出现。路边加油站出现。兰西亚汽车公司成立。
1907年 日本生产出第一辆汽车。旁蒂克公司前身-奥克兰公司成立。
1908年 福特推出T型车。杜兰特组建通用汽车公司。
1909年 布加迪汽车公司成立。阿罗?金斯顿推出4轮制动装置。
1910年 布加迪推出首辆顶置式凸轮轴发动机。阿尔法汽车公司成立。费迪南德?保时捷为戴姆勒公司设计的亨利王子实验车获得成功。
1911年 蒙迪卡罗开始举办汽车拉力赛。雪佛莱汽车公司成立。
1912年 卡迪拉克汽车采用电起动发动机。
1913年 哈德逊研制第一辆现代四门轿车。福特工厂安装了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
1914年 道奇兄弟开始生产全钢车身的道奇牌汽车。玛莎拉蒂汽车公司成立。英国出现双层客车。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首先使用交通信号灯。美国的斯蒂培克公司首先在汽车上安装油量表。
1915年 福特T型车产量占美国总产量的70%,售价从850美元降至265美元。帕克德推出使用V12型发动机的汽车。雪铁龙公司成立。
1916年 发明挡风玻璃刮水器。
1917年 林肯汽车公司成立。三菱轿车出厂。
1918年 雪佛莱成为通用公司的一个分部。
1919年 本特利汽车公司成立。保罗?加利利用风洞检测汽车的流线性能。
1920年 马自达的前身东洋汽车公司成立。杜森博格A型车首次采用液压制动器。
通用公司首先采用了车顶内灯。
1921年 托马斯?米杰里与同事共同研究发现了四乙基铅在汽油中的抗爆作用。巴洛特2LS汽车采用双顶置凸轮轴(DOHC)。福特T型车占当时美国全部汽车产量的55.4%。柏林出现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美国的克莱尔发明了倒车灯。
1923年 福特汽车创造年产汽车超过200万辆的新记录。美国出现可选装的汽车收音机。奔驰公司制造出第一辆用于大奖赛的中置发动机汽车。杜兰特重组通用汽车公司。含铅汽油开始出售。
1924年 麦克斯威尔公司更名为克莱斯勒公司。美国平均7人拥有一部汽车。德国博世公司发明电动刮水器。
1925年 斯柯达公司开始生产汽车。
1926年 第一辆旁蒂克汽车在纽约车展上展出。富豪汽车公司成立。奔驰公司与戴姆勒公司合并。
1927年 福特T型车在生产1500万辆后停产。空气滤清器、汽油滤清器、曲轴箱换气装置和后视镜开始出现。亨利?赛格瑞的”阳光”赛车速度达到328公里/时。
1928年 福特A型车代替T型车。
1929年 世界汽车产量达到533万辆。亨利?福特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卡迪拉克使用带同步器的齿轮变速器。法拉利汽车公司成立。
1930年 布加迪制造了”皇家”号汽车。卡迪拉克第一次使用V6型发动机。
1931年 劳斯莱斯公司接管本特利汽车公司。保时捷设计公司成立。
1932年 阿尔法汽车公司推出第一辆单座位大奖赛汽车。
1933年 世界上第一家汽车**院在美国开张。丰田自动织布机厂设立汽车部。
1934年 日产汽车公司成立。克莱斯勒率先推出流线型车身轿车。雪铁龙推出前轮驱动汽车。
1935年 菲亚特推出500型微型轿车。
1936年 奔驰公司首先推出柴油轿车。保时捷博士设计的甲壳虫原型车面世。三菱公司销售首批柴油汽车。第一辆摩根汽车问世。
1937年 丰田汽车公司成立。五十铃汽车公司成立。大众汽车公司成立。伊斯顿的”霹雳”汽车速度超过500公里/时。
1938年 美国别克汽车装上了转向闪光灯。
1939年 帕克德推出空调汽车。
1940年 美国汽车内开始安装安全带。美国军队开始使用吉普车。哥廷根大学开始研究汽车阻力、升力和侧风的影响。
奥兹率先推出全自动变速器。一种流线型的宝马汽车赢得了意大利1000英里公路汽车赛胜利,这对战后汽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941年 大众汽车公司首先生产水陆两用汽车。
1944年 韩国起亚汽车公司成立。
1945年 大众公司在英军控制下恢复生产。美国各大汽车厂研制新车型。
1946年 本田汽车公司成立。
1947年 日产生产达特桑牌汽车。当年全球汽车产量585万辆。第一辆法拉利跑车参加比赛。
1948年 陆虎越野车问世。捷豹XK120跑车在伦敦车展引起轰动。保时捷车型365跑车问世。林肯和卡迪拉克汽车开始安装电动车窗。
1949年 克莱斯勒使用盘式制动器。福特V8型轿车推出。雪铁龙2CV投产。
1950年 陆虎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台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当年全球汽车产量突破1000万辆。达到1057万辆。一级方程式大奖赛举行。
1951年 福特公司提倡汽车碰撞试验。克莱斯勒推出助力方向盘。国际比赛中使用防撞头盔。
1952年 铃木公司开始制造摩托车。
1953年 克尔维特跑车推出,富士重工业公司成立。米其林发明子午线轮胎。
1954年 奔驰300SL跑车采用燃油电子喷射发动机。汪克尔设计出转子发动机。
1955年 福特推出雷鸟牌双座汽车。福特创造一天生产10877辆汽车的纪录。莲花汽车公司成立。丰田推出皇冠汽车。本年度全球汽车产量达到1363万辆。在法国勒芒大赛中,发生了一起最为悲惨的意外事故,84人丧生。
1956年 中国第一辆自行设计制造的汽车”解放”载货车问世。
1957年 所有的瑞典富豪汽车均安装安全带。在2名车手和2名观众丧生后,意大利政府停止了1000英里公路赛。
1958年 中国 ”东风”轿车问世,这是中国第一辆轿车。
1959年 ”迷你”(Mini)车投产。本田在美建摩托车厂。全球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当年产量达到1392万辆。
1960年 装有前置发动机的法拉利跑车在汽车大赛中获胜。兰博基尼汽车公司成立。
1963年 全球汽车产量超过2000万辆。
1964年 保时捷911 跑车问世。唐纳德?坎贝尔用”蓝鸟”汽车创造了648公里/时的车速记录。
1965年 两辆水陆两用汽车横渡英吉利海峡。
韩国亚细亚汽车公司成立。
克雷格?博瑞德拉夫驾驶”美国精神”号喷气式汽车创造了967公里/时的车速记录。美国颁布”机动车安全法”。
1966年 查帕瑞2F赛车首次采用导流板。
1967年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成立。
1968年 丰田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福特公司推出防抱死刹车装置(ABS)。
美国第2亿5千万辆汽车出厂。
1969年 丰田累计出口汽车100万辆。年度全球汽车总产量2980万辆。奥迪汽车公司成立。
1971年 本年度全球汽车产量突破3000万 辆,达到3343万辆。耗资500万美元的月球车在月球上行驶。无花纹的赛车轮胎问世。
1972年 韩国大宇汽车公司成立。
1973年 克莱斯勒汽车装上电子点火器。通用汽车首先采用安全气囊。油价猛涨,小型车更加流行。本年度全球汽车产量为3992万辆。
1974年 最后一辆德国产”甲壳虫”在德国本土下线。高尔夫牌汽车投产。
1975年 保时捷推出涡轮增压式赛车,成为提速最快的公路跑车。
1976年 奔驰建成气流速度达270公里/时的汽车风洞,为世界之最。
1977年 中国第二汽车厂建成投产。雷诺在F1赛车上采用涡轮增压器。第一届国际电动汽车会议在芝加哥召开。年度产量4095万辆。
1978年 在英国,一辆太阳能汽车时速达到13公里。马自达推出双转子发动机双座运动车RX-7。日本研制出混合动力汽车。
1979年 巴西研制成功酒精汽车,并成为酒精汽车大国。
1980年 日本汽车年产量达到1140万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1981年 福特在其轿车两侧装上机翼,改装了3辆”会飞的汽车”。日本研制出原地转向汽车。莲花独特的双底盘赛车被禁赛。德罗林汽车是第一辆,也是唯一一辆不锈钢车身的汽车。
1982年 奥迪100车的风阻系数为0.30,为当时最低。”甲壳虫”产量超过福特T型车。
1983年 理查德?诺布尔的喷气式”推力2号”车创下1019公里/时车速记录。
宝马的4缸F1赛车最大功率达到1000马力。涡轮增压器普及。
年 前苏联研制出双燃料汽车。
1985年 第一届太阳能汽车赛在瑞士举行。通用成立土星分部。
1985年 中德合资在上海生产大众轿车。
1986年 瑞克?梅柯创造了376公里/时的环形赛道平均车速记录。宝马展出Z1型赛车,车身采用塑料车身,升降车门。
1987年 五十铃在东京展上展出陶瓷柴油发动机。韩国汽车年产量达到97.6万辆。
1988年 丰田美国工厂投产。法拉利F40推出。
1989年 大众开发电力、柴油混合动力汽车。
1990年 世界汽车总年产量超过5000万辆。
通用开发出一次充电可以88公里/时速度行驶190公里的电动车。
1992年 法拉利跑车第500次参加F1赛车。
1993年 麦克拉仑碳纤维车身F1赛车推出。
1994年 中国政府公布”汽车行业产业政策”,确定汽车工业为支柱产业。
赛纳在F1意大利分站比赛中身亡。
1997年 安迪?格林驾驶”推力SSC”号喷气式汽车,创下超音速的1221公里/时陆地最高车速世界记录。
1998年 大众和宝马公司分别购得本特利及劳斯莱斯汽车公司。
1999年 中美合资在上海生产别克汽车。奔驰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联合组成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集团。
2000年 通用、菲亚特结成战略同盟。雷诺收购三星。3升路波轿车首创百公里油耗2.4升。
<a href="" target="_blank">这是参考网址!LZ自己看吧。
油价暴涨,我们以后真的会加不起油吗?石油永远也用不完?
原油产量的增长的影响因素与储量增长略有不同,这些因素包括储量增长情况、开发工作量、市场油价、开发理论与技术进步、政府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家经济状况等。
3.4.1.1 储量增长情况
原油的储量是产量的资源基础,因此,储量的增长情况直接影响着产量的增长。在3.1.2小节中已阐述了美国的原油储量增长和资源探明率状况。油气生产商在获得新增可采储量后,会在适当的政策和市场条件下开发这些储量,因此,产量的增长滞后于新增可采储量的增长[95~98]。
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来看,原油产量的高峰发生在1970年,比原油新增可采储量的高峰(1951年)滞后了19年(图3.34)。根据3.3.2小节中的储量增长的阶段划分,1970年是新增可采储量稳定增长与递减阶段的转折点,1970年之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新增可采储量呈现出了明显递减的趋势,产量在此时也开始递减。在1971~2004年间,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产量递减速度为1.87%。
新增可采储量和产量共同影响着储采比的变化。在70年代之前,美国的产量迅速增长,1945~1970年,美国本土48州的原油产量以4%的速度递增,而同期的新增可采储量增长速度为1.89%,并且在1967年以后,美国的原油年产量几乎都超过当年的新增可采储量,这使得原油储采比在70年代之前连续下滑(图3.35)。全美和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储采比分别在1968年和1967年降至略低于10。1971~2004年间,由于阿拉斯加和90年代以来深水区域的储量贡献,全美的平均储采比为10.5;若不考虑阿拉斯加和深水区域的贡献,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储采比在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稳定在8 的水平,但由于产量的递减速度大于新增可采储量的递减速度,1999~2004年的平均储采比有所回升,达到9.6。
图3.34 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原油新增可采储量与产量
图3.35 美国原油储采比
一方面,随着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新增可采储量的逐渐减少,原油的可采储量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无论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还是油气生产商的经营战略角度,储采比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调控。这两个因素决定了产量总体上的递减趋势。
3.4.1.2 市场油价
20世纪以前,美国原油产量较低,进入20世纪以后,蒸汽机的发明带动了对原油的需求,1902年美国原油产量超过1000万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汽车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原油产量也开始快速增长,至1944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已达到2.29亿吨。1918~1944年间,原油产量平均每年增长15.3%,同期的油价平均为1.33美圆/桶。
1945~1973年间,美国的国内油价高于国际油价,这直接刺激了原油产量的持续增长,美国全国的原油产量在1970年达到峰值,为4.80亿吨。但在此之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产量开始递减,在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政府对油价进行严格管制,大大低于当时的国际油价,这使得石油生产商对国内原油开发失去兴趣,从而使美国的原油产量开始递减。虽然在1981年油价控制解除之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原油产量递减速度减缓,并在和1985两年间有所回升,但1986年油价暴跌,使得产量随之下滑(图3.36)。
图3.36 美国原油产量与油价
从图3.36中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之后,油价的涨跌只能在短期内刺激原油产量递减速度的变化,但是由于受储量增长逐渐减缓的影响,原油产量总体下降的趋势已无法避免。
单口油井日产量的变化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油田开发状况与地质状况,二是油价。长期的油气田开发必然会导致单口油井日产量在经历了高峰之后开始递减,但从经济性出发,单口油井日产量对油价的变化非常敏感。油价的上涨降低了开发门槛,使得一些在低油价条件下无法经济开采的低产油田可以经济开采。低产油田的加入降低了单口油井的平均日产量。在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单口油井日产量与油价在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关系。
在20世纪的20~40年代,美国的原油储量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发现了一系列的大油田,同时期的单口油井日产量在开发技术的推动下不断攀升,从1900年的0.3吨/日增至1944年的1.52吨/日(图3.37)。1945年起,美国的国内油价高于国际油价,这促进了低产油田的开发,在1945~1958年这段时间内,单口油井日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减缓。1958~1972年,虽然美国的名义油价仍高于国际油价,但对通货膨胀和汇率进行调整后,以2004年美圆计算的油价实际上是在下降,此时,低产油井无法经济开采,单口油井日产量逐步攀升,1972年达到高峰,平均为2.49吨。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美国对油价进行了管制,虽然国内油价大大低于国际油价,但是与石油危机之前相比,油价不仅提高幅度大,而且连续上涨;到1981年美国政府解除油价管制时,油价达到31.77美圆/桶。在这段时期内,美国的单口油井日产量不断下降,从1973年的2.47吨降至1981年的1.70吨。1986年发生了油价暴跌,一些低产井被逐渐废弃,单口油井日产量的下降速度与之前相比有所减缓,2001年以来,油价持续走高,单井日产量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图3.37 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单口油井日产量与美国油价
3.4.1.3 开发工作量
美国能以较低的储采比使油气产量多年来维持相当高的水平,除资源条件等原因外,有庞大的开发工作量作为后盾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为保持原油的稳产和上产,美国每年都要完成大量的钻井工作量,产油井数也随之大幅度增加。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在1923年原油产量初次达到1亿吨时,有产油井29万口;1940年,原油产量初次达到2亿吨时,有产油井39万口;1951年产量为3亿吨时,有产油井47.5万口;1966年产量达到4亿吨时,有产油井58.3万口(图3.38)。
1945年以来,美国的开发活动经历了两次高峰:第一次高峰发生在50年代中期,1955年,美国活动钻机数达到首个高峰,为2686台。1956年钻开发井4.1万口,其中原油开发井2.8万口。第二次高峰发生在80年代,1981年美国有活动钻机3970台,钻开发井7.4万口,其中原油开发井4.1万口。1986年,由于受到油价暴跌的影响,美国开发井数随之下滑。虽然2000年以来,美国开发井略有增长,但远远不及高峰时期。2004年,全美钻开发井3.2万口,尚不及1985年的原油开发井数(图3.39,图3.40)。
从美国本土48州来看,1945年起,美国开始实行高于国际油价的政策,国内开发活动随之增加。美国本土48州开发井数目从1945年的1.8万口增至1956年的4.1万口,增长了近1.3倍(图3.41)。但由于60年代,国际七大石油公司操纵着原油定价权,国际油价较低,石油公司可以通过进口原油获得更多的利润,他们对本国的开发活动逐渐减少,到1971年,美国本土48州开发井数已降至1.9万口。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到来,美国开始实施低油价政策以保护国内经济,但随着国际油价的暴涨,美国国内油价也逐步跳高,这刺激了美国国内的开发活动,开发井数目也逐渐上升。1981年,美国完全解除价格管制,当年的开发井数也随之达到高峰,但随着1986年国际油价的暴跌,开发井数也急剧下滑。在1973~2004年间,美国开发井数与以2004年美圆计算的美国国内油价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53,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置信度99%)。这说明开发活动受价格的影响显著。
图3.38 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原油产量与产油井
图3.39 美国全国开发井与活动钻机数
美国国内低产井比例较大,与1978年相比,1979年本土48州生产井共增长了13952口,其中低产井有11675口。到1983年,美国共有单井日产量低于10桶(约1.36吨)的低产井44万口,这些低产井当年产量约0.65亿吨。到2003年,全美低产井占产油井总数的77%,它们的平均日产量不足0.3吨,这些井的产量之和占全美总产量的15%[99]。形成“多井低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90]:其一,高产富集的储量所占比例不大。根据兰德公司1976年的统计结果,美国91.3%的原油储量集中分布在18个含油气州中。在这些州中,可采储量大于5亿桶(约0.68亿吨)的特大型、大型油田储量仅占总储量43%。其二,由于美国石油工业发展初期的“掠夺式开采”,油井产量迅速递减,低产井大量出现。
图3.40 美国全国开发井构成
图3.41 美国本土48州开发井与油价
3.4.1.4 开发理论发展与技术进步
在石油勘探和开发工程中,钻井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具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工程特征,涉及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钻井工程理论上以流体力学、管柱力学、岩石力学、化学、测量与控制等学科为基础;技术上,以井眼轨迹控制技术、井眼稳定技术、高效破岩与洗井技术、保护油气层技术和油井设计技术为关键技术。
文中在2.3.2.3小节中回顾了美国钻井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20世纪以来的钻井技术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概念时期(1901~1919年)、发展时期(1920~1948年)、科学化钻井时期(1949~1969年)和自动化钻井时期(1970年至今)(图3.42)。
图3.42 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原油产量历史与石油工业的理论和技术进步
概念时期:20世纪初期,美国的钻井技术刚刚起步,原油产量从1901年的不足1千万吨增至1919年的0.5亿吨。1859~1919年,全美累计原油产量仅占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可采资源量的2%。技术进步不断推动着单井产量的增长,到1919年,单井日产量已逐渐增至0.30吨。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之后,内燃机技术推动了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在钻井技术上,派生出了内燃机驱动钻机,同时,牙轮钻头和固井工艺进一步发展。到1948年,美国原油产量已增至2.76亿吨,单井日产量达到1.72吨,原油采出率增至15.20%。
科学化钻井时期: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对原油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促进了开发工艺的不断提高。在此时期,发展了钻柱力学和井斜控制理论,喷射钻井、参数优选和地层压力检测等技术。到1969年,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原油产量达到4.50亿吨,单井日产量为2.27吨,原油采出率也达到37.60%。
自动化钻井时期:计算机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的引入和无线随钻测量技术的研发,是钻井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计算机技术推动了钻井数学建模与定量分析,加快了科学化钻井的发展。70年代以后,美国本土48州开采难度增大,表现为储层质量下降,钻井深度增加。在单口油井的日产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原油采出率从1970年的39%增长到2004年的70.4%。这些数据表明,美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对开发理论和技术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只有在理论和技术不断进步的前提下,以前的难采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开发。
3.4.1.5 政策法规
与3.3.1.4小节中介绍政策法规对储量增长的影响类似,这里也从美国众多的联邦石油政策法规中选择典型的政策法规分析其对原油产量的影响(图3.43)。
图3.43 美国原油产量与石油法规、政策
美国政府于1916年实行的《无形钻井开发费扣减》政策能使油气生产者尽快回收风险勘探与开发投资,推迟向政府缴纳所得税的时间,提高了油气生产者进行油气勘探与开发活动的积极性。1924年实行的《耗减百分比津贴》政策则为美国石油工业维持了大量的勘探风险资金。这两项政策是美国20世纪20~30年代原油产量快速增长的直接动力。在经济大萧条之前,美国本土48州的原油产量在1923年首次达到1亿吨,并从1926年起,原油产量始终保持在1亿吨以上。
20世纪30年代之前,油气资源处于无序开采状态。为保护石油资源,1930年的矿区租赁法修正案要求矿区作业者应按照规定的井网密度钻井。此外,为制止原油生产的混乱局面,控制产量,稳定油价,产油较多的俄克拉何马州和得克萨斯州分别于1928年和1932年通过了按市场需求比例生产石油的法律。根据这些法规,由州法律委员会确定某一时期内市场对原油的需求总量,然后分配给油田,进而将每个油田的生产配额分配给矿区租赁人或每口井。在市场需求旺盛时,规定了每口井的最大生产许可量;在市场疲软时,每口井的产量限制在最大许可量的某一百分比水平。1929年经济大萧条开始至按市场需求比例法实施前,某些州油价跌至10美分/桶,而且由于掠夺性开采,单口油井日产量迅速下降(图3.37);该法实施后,油价趋于稳定,生产井的采收率得到了有效控制。1934年,加利福尼亚州、阿肯色州、科罗拉多州、伊利诺伊州、堪萨斯州、密歇根州、俄克拉何马州和得克萨斯州结成产油州同盟,该同盟于1935年通过了《科那里豪特石油法》(Connally Hot Oil Act),并获得了国会的批准。这些法律规定既稳定了油价,也保护了油田。
1959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了“限制石油进口计划”(MOIP)。该计划实施的部分原因是美国国内油价高于国际油价,为降低美国对国外原油的依赖程度,保护本国石油工业,美国政府将原油的进口量限定为不超过国内需求量的9%。这项计划在1973年该项计划终止前持续刺激着美国原油产量的攀升,1970年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原油产量达到高峰,为4.68亿吨。
1973年爆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受石油禁运和油价高涨的影响,联邦政府终止了限制石油进口计划,通过了《紧急石油分配法》。该法规定将国内有限的石油产量分配给炼油厂或其他消费者,同时规定了原油的最高限价。1975年,《紧急石油分配法》终止时,又通过了《能源政策与节能法》,该法虽然取消了对某些石油产品的价格限制,但仍控制着石油价格。在此期间,美国国内石油生产商不能享受国际市场油价上涨的好处,因此多数石油开发活动转向国外,美国本土48州的原油产量在1976年已跌至不足3.97亿吨,与1972年相比,下滑15.20%。
1979年,伊朗的政局变动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美国政府宣布从1979年6月起的28个月内逐步解除国内的原油价格管制,以刺激国内的原油开采。但随后,为防止油气生产商因解除国内油价管制和国际市场油价上涨而获取巨额利润,国会通过了《原油暴利税法》,于1980年3月起生效,里根总统在1988年签署的《混合贸易法案》中取消了原油暴利税。在征收暴利税期间,由于美国国内油价解除管制,较高的国际油价刺激了美国国内的原油开发活动,特别是在1981~1985年期间,高油价降低了原油开采的门槛。在1981~1983年间,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原油产量保持稳定,和1985年的原油产量出现回升,接近3.60亿吨的水平。
从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国内原油产量逐渐下降,为降低对国外原油的依赖程度,政府开始重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相继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刺激原油产量增长。1989年通过了《非常规油气资源抵税法》,该法规定对低产井、重油、边际油井和用三次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其支出资本的10%可以用于税收抵免。1995年通过了《免除深水矿区使用费法》,该法的实施极大地刺激了深水区域的油气开发活动。1994年,深水区域产量0.54亿吨,1995年的产量达到0.65亿吨,到2000年,达到1.97亿吨。《免除深水矿区使用费法》在2000年终止,但美国政府继续对深水区域的油气开采给予优惠政策,并且对风险越大的项目给予减免的费用越高。
综上所述,在影响美国原油产量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储量增长情况是资源基础,产量受限于已探明的储量状况;市场油价对美国原油产量的影响仅限于一定时期内,是间接调控因素,它在早期受国家政策调控;开发工作量是影响产量的直接因素;开发理论与技术进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开发成功率和效率,是重要的推动因素;政府的政策法规是影响产量的宏观控制因素,政府通过政策法规一方面调整油价刺激开发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税费优惠措施来发展新的开发理论和技术,并指导开发投资。开发工作量是开发投资的直接体现。较大的开发工作量投入带来了较高的产量。产量的变化趋势也同样影响着政府对石油工业的政策。结合原油储量增长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原油储量与产量的增长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见图3.44。
图3.44 美国原油储量与产量增长因素关系图
油价3日或创年内最大涨幅,值得关注的成品油概念股有哪些?
最近一段时间受俄乌冲突的影响,国家油价又大涨了一波,而且不少机构都预警说,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国际油价突破120美元大关,95号汽油或全面进入10元时代,不至于加不起油,只能说油会变贵,石油也总有用完的一天,新能源和旧能源交织碰撞,我们只能寻找新的方法!
新方法——发展风电一大批的风电光伏项目基地在内蒙古、甘肃等地集中开工,利用戈壁、沙漠等土地进行发电,有效带动产业和经济发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在去年大涨16.6%,与此同时,中国还贡献了全国海上风电增量的四分之三,中国已经在2021年成为全球第一的风电大国,就算是石油用完了,也可以开新能源车!
为了推进光伏产业发展,我国还鼓励智能光伏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向全球中高端价值链迈进,在传统的水电项目上,中国水电发电量占全球的30%,同样位居世界第一,足以用新能源来抵御此次油价上涨!
新方法——绿色出行汽车的增多、城市拥堵以及油价的不断涨价,更重要的是中大城市已经修建了地铁或者快速公交,大家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方式,再加上单车和步行结合的方式来替代城市内的汽车出行,这也会延长石油的使用时长,可以为能源改革争取一部分时间!
尤其在北上广的一线城市,交通堵塞,停车位少,停车费贵,而公共交通已经非常完善,所以,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这也标志着汽油车的时代彻底宣告结束,新能源汽车将不可逆转的取代汽油汽车!
新方法——能源革命目前为了解决油价上涨问题,中国正在剥离传统的石油煤炭,努力构建清洁能源为基础的新一代能源体系,用新能源来替代旧能源,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能源革命,更是中国在努力争夺未来话语权的革命!
油价暴涨只是表象,重要的是我们究竟要如何解决石油资源问题,过去我们仰人鼻息,能源进口看别人的脸色,经济命脉卡在别国的手里,发展处处受限制,如今正好利用碳中和发展契机,在自己的国土上构建属于自己的能源长城,来面对油价上涨!
?小结经济在发展,时代也在不断变化,国家也大力推行绿色环保的生活,无论油价上涨是否会导致我们加不起油,我们也应该改变生活方式来应对这次油价上涨,要知道石油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用完的,只有大力发展新能源才是关键!
根据油价调整最新消息显示,7月9日24时,国内汽柴油价格将迎来新一轮调价窗口,多家机构预计油价年内第八次上调,很可能创年内最大涨幅。据悉,汽、柴油每吨分别上调255元、245元。?
成品油的概念:
成品油是经过原油的生产加工而成,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6类。 其中,石油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值得关注的成品油概念股有哪些?
1、中国石化(600028) :中化石油是大家都比较熟知的国企,且对中化石油也有一定的信任。公司拥有原油长约总量2000万吨/年,品种涉及沙特、阿曼、伊拉克、巴林、阿联酋、也门、卡塔尔、越南、叙利亚、俄罗斯和印尼等国家的原油。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公司还大力开展原油国际转口和加工等市场化业务,经营活动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市场开拓力度持续加大,为不同国家的客户提供优质原油和专业化服务。?
2、中国国航(601111) :中国航油集团广西石油有限公司办公室地址位于广西中北部,故称?壶城?的柳州,广西柳州市鹅山路八区14栋,于2011年09月20日在柳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在公司发展壮大的9年里,我们始终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我公司主要经营石油溶剂,石化产品,添加剂批发 。很值得大家关注。
3、大庆华科(000985) :大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51537万元,现有化工分公司、科技开发分公司、聚丙烯一厂、聚丙烯二厂和药业分公司五家直属企业。主要从事聚丙烯、聚丙烯管材料、工业乙腈、轻重芳烃、石油树脂等三大类七个系列31个品种,141个牌号产品生产销售,其中乙腈产品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国家发明专利,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聚丙烯、石油树脂、溶剂油年产量分别3万吨、4.5万吨、15万吨。?
注意事项:
大家一定要理性购买,切勿盲目从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