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油价_2025油价预计过几年会降
1.2030年油耗限值
2.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国内能源市场的影响
3.6月14日,国内油价将迎来今年的“第11轮”调整,您准备好了吗?
4.设2025年燃油汽车停产停售·已有车辆的使用周期会是多久呢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9月,中国原油净进口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净进口国;中国原油日均消费量为1076×104桶,日均产量为446×104桶,净进口量为日均630×104桶;美国原油日均消费量为1852×104桶,日均产量为1228×104桶,净进口量为日均624×104桶。并且预测,从2013年9月份以后,直到2014年年底,未来中国原油净进口量超过美国将成为常态。而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的大起大落对中国产生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中国进口石油成本不定,风险增加。
中国的石油生产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从1993年开始出现不平衡以来,就不得不依靠石油的进口来弥补其差额。因此从1994年至2011年间,表2-10数据显示,随着中国年需求量的迅速提高则从国外进口石油的量逐年攀升。1996年比1994年增加了近7倍,而2004年比1994年增长了60多倍。从2000年以来,中国年进口量比20世纪90年代增长速度加快,尤其是2008年以后(图2-3)。
表2-10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油价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综合统计年报1990—2008,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石油网,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2000年进口量由5.1294×108桶提高到2007年的11.9109×108桶,8年时间增长了1.32倍。中国石油进口量变化有3个较为明显的增长台阶,2000年、2004年和2006年。中国有如此强劲的石油进口需求,那么国际油价与其关系非常值得研究。
图2-3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石油价格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中国国土综合统计年报,中国海关网海关统计,中石油网,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表2-11 中国石油进口平均价格与油价变化趋势 单位:美元/桶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注:平均进价由进口量与金额计算而得。
从中国石油进口平均价格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走势比较来看,2000年至2003年间,中国进口石油的平均价格基本与国际油价的最高值持平,以后该问题有所缓和(表2-11)。但是这个平均价格是由不同品质的原油进口金额平均而得,若低质低价的原油进口的多,那么平均价格就会下来。所以这还不能说明中国原油的进口完全抓住了国际原油市场最低价格的机会,只是已有这种倾向。
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相对较高地区代表为西德克萨斯和布伦特价格(图2-4)。以此为代表,与中国石油进口量的变化规律总体趋势比较(图2-3)。由此显示,总体趋势是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升,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不断提高的规律。但是又有一些特殊点:2000至2002年间随着布伦特石油价格降低,中国石油进口量有所减少;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世界石油价格下跌,但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一直快速增加。这是因为2009年中国进入了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完工的注油期,因此石油进口量只会升不会降。中国石油进口量变化趋势与世界油价相对较低的地区代表价格迪拜和福卡斯的变化规律与前基本相同(图2-4)。
图2-4 中国进口原油平均价格与国际油价比较(数据来源:中国国土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石油进口量增加时国际油价就上升,当然这本身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个现象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只要中国石油进口需求加大,国际市场就会提价;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中国的石油需求对国际油价已经有了影响的力量。前者对于中国发展经济,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地位等都为威胁因素,后者则说明已有了影响市场的机会。所以,应该想办法取措施抓住该机会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际名声的提高。
总之,从全球范围来看,常规石油产量在下降,而能源消费需求在上升,油价将会不断地上涨。有人认为“未来10年,全球需要增加相当于4个沙特阿拉伯或10个北海的产量才能维持目前的供给水平”[41]。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其2013年度长期能源预测报告中预测,天然气消费在2025年前后成为仅次于石油的全球第二大常用燃料,到2040年将增长65%[50]。这对于石油能源产品市场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2030年油耗限值
◆ 2021广州车展:轩逸e-POWER正式上市
13.89万元起
在2021广州车展期间,从日产官方了解到,日产轩逸e-POWER正式上市,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13.89-15.59万元,新车搭载1.2L+电动机组成的e-POWER混动系统;e-POWER是日产旗下的油电技术,其中发动机仅用于供电不参与驱动,可以看成是增程式动力系统。
◆ 广汽集团全系换电车型2023年推出
广汽集团今日发布“2的六次方能源行动”,基于全新GEP3.0平台开发的全系车型换电版本,将从2023年开始陆续投放市场。同时,广汽集团承诺,将于2050年前(挑战2045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 长城汽车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沙龙汽车正式发布
沙龙首款车型机甲龙在广州车展亮相,新车搭载四颗华为96线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用华为MDC自动驾驶芯片,同时配备二套华为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算力400TOPS,CLTC工况标准续航里程为802公里,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1公里。全球首批101台限量版预售价为48.8万元。另据知情人士透露,机甲龙将在明年上半年交付,沙龙到2025年的销量目标是全球20万辆,并在每年一款新车。
◆ 2021广州车展:全新宝马iX正式上市
在今日开幕的2021广州车展上,全新宝马iX正式公布售价,新车先期上市创新BMW iX xDrive
50,建议零售价为人民币84.69万元。据悉,新车用进口形式在国内售卖,最大续航里程可达到630km。回顾外观,新车在造型上的设计延续了宝马品牌车型的设计风格,车头尺寸较大的进气格栅经过升级后更提升了车头部分的横向视觉宽度。车头两侧,有LED光源组成的头灯,丰富了该车的夜间视觉效果。
◆ 售价85.5万元 路特斯Emira正式上市
2021年11月19日,正在进行的2021广州车展中,路特斯Emira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为85.8万元。新车是基于路特斯Vision 80战略发布的首款全新跑车,也是路特斯品牌最后一款燃油车。
◆ e-POWER轩逸正式上市 售价13.89万起
作为东风日产在国内的首款e-POWER车型,e-POWER轩逸的上市也正式拉开了东风日产在新能源车型方面的序幕。新车型共推出了3个版本,售价区间为13.89-15.59万元。
◆ 2021广州车展:长安福特EVOS正式上市
2021广州车展中,长安福特EVOS正式上市。新车推出5款车型,官方指导价19.98-25.98万元。外观方面,全新长安福特EVOS主打跨界的设计理念,整体造型修长,但离地间隙有明显高于传统轿车。具体来看,新车前脸用了最新家族式设计语言,大尺寸熏黑蜂窝进气格栅配合犀利的头灯组、夸张的前包围与雾灯框设计,显得格外运动,溜背的车身结构、全车多处熏黑处理、隐藏式门把手以及贯穿式尾灯的设计,都让其在视觉效果上更加年轻时尚。
◆ 油价将迎来时隔三个月首次下调,加满一箱或少花3.8元
据中新经纬,11月19日24时,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将开启。综合机构预测,本轮调价周期国内成品油价预计将下调。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已进行二十一轮调整,累计“十四涨三跌四搁浅”,汽油价格整体上调2000元/吨,柴油价格整体上调1925元/吨。若本次调整落地,则国内成品油将呈“十四涨四跌四搁浅”的调价格局。
◆ 一汽丰田凌放上市/卡罗拉锐放首发亮相
11月18日晚,一汽丰田宣布旗下全新SUV车型——凌放HARRIER正式上市,新车共7款车型,2.0L汽油版4款,2.5L双擎车型3款,售价区间21.18-29.78万元。发布会上一汽丰田全新车型——卡罗拉锐放首发亮相,将于12月份开始接受预定。同时宣布一汽丰田销量累计突破900万辆。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国内能源市场的影响
油耗限值为3.2L/100km。
我国将在2020年将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低至5L/100km,至2030年,“平均油耗”将限定在3.2L/100km。到2020年、2025年、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预计将分别达到210万辆、500万辆和1500万辆。节能汽车乘用车百公里平均油耗目标2025年为4升,2030年为3.2升。
油耗的计算方法
汽车油耗的计算,耗油量/所行使的公里数所得出的结果即为油耗,还是比较好算的。如你加了200元油,当前油价为7.5元/升,跑了400多公里,200元油÷7.5油价=加了26.6升,用加的26.6升油÷跑了400公里=每公里耗油0.066升/公里,0.066升*100=每百公里6.65升。
这就是最简单准确的计算油耗的方法,汽车的油耗与驾驶技巧、路况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测试时尽可能行驶各种路况。
6月14日,国内油价将迎来今年的“第11轮”调整,您准备好了吗?
字数多了,贴不下了,你去看看原文吧
二、长期石油政策抉择和金融博弈
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历来是影响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处于经济调整的复苏阶段,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折、更新,进一步扩大了对国际石油的需求,其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升级周期,更加大了对石油能源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石油价格的重要性。如果石油价格过高,将促使生产成本上升、物价上升,直接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反之,如果油价过低,将使石油出口国的外汇收入大大减少,从而损害了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中期看,如何将国际石油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国际社会需要妥善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是世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上涨5美元,1年内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下降0.3个百分点。石油生产和价格涨跌是一个周期性问题,并且会影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时会导致石油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继之价格又会暴跌,由此又导致石油生产收缩,石油价格上涨,这已经是由历史证明的经验。因此,有关国家经济增长不能不受这种石油生产------价格周期的影响,相比之下,石油输入国将比较出口国更易受到这种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对石油的需求也有增无减,石油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进口项目,并且是对外贸易中最大的逆差项目。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的欧元区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将最为直接,欧元贬值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欧元区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即使由于石油输出国增产,使涨价问题一时得到缓解,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基本走势。
从发展中国家看,近年来亚洲经济复苏势头比较好,扩大了对石油供给的需求。1990--1999年期间,除西亚产油国外,亚洲东部国家的石油需求增幅约占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如果油价居高不下,将对亚洲国家的财政收支、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收支、偿还外债能力等都形成较大的压力,影响亚洲经济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北美、欧洲和亚洲是世界的三大石油市场,其中亚洲的石油需求增长速度最快,但是作为亚洲主要产油国的产油量却基本上没有增长,这使亚洲各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量大幅度上升。另外,主要产油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动荡性也直接影响着油价的波动上涨,如委内瑞拉的政治问题使石油减产严重,沙特阿拉伯经济引起的设备老化石油减产,以及伊拉克破坏性的石油状况,都是油价潜在波动隐患。在产油国中,一些严重依赖石油收入拉动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如俄罗斯等,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涨价使之大喜,跌价则大悲。2003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世界经济的总体复苏态势和增长水平。随着伊拉克紧张局势因突发暴力再度恶化,国际油价的高企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障碍。
2、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的必然性。伴随经济全球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各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各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每日增加165万桶,石油日消费量达到7990万桶。同时,国际能源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原油库存在减少,石油开的、技术与设备综合问题凸显;还有燃煤需求有所下降,燃油及燃气需求迅速增长,从而使国际燃油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新经济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国际石油生产、运输、储存等也有高新技术的更新改造,替代石油以及原油组合也逐渐显现,天然气、氢气等能源开发也对国际石油供求格局具有影响。由于世界经济面临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的转换,特别是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带动的结构转型,各国内需的扩大不仅增加了投资需求,也促使国际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石油与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上涨便具有连带反应。全球化商品流动时代使国际石油市场出现运输瓶颈和储存技术难题,运输成本的高企、港口和道路拥挤、储存成本上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油价进一步上扬。
美国能源署预计,全球对各种形式能源的需求将在今后20年中增长54%,仅原油日消费量就将可能增长至4000万桶;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的2025年远景预测还显示,发展中国家能源使用增长将最为强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因经济颇具活力将进一步加大能源需求。预计今后20年中,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使用量将锐增91%,而工业化国家用量将增长33%。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增至每日1.21亿桶,2004年为每日8100万桶。美国、中国以及亚洲其它发展中国家将消化近六成的新增原油。有数据显示,亚洲2004年的能源需求将增长8%-10%,石油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不言而喻。
3、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性。石油问题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具有多层面的复杂性,比如OPEC与非OPEC之间的矛盾,石油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的矛盾,进而延展至大国与大国、强国与强国、富国与富国、大国与小国、富国与穷国等不同层次的复杂协调合作关系。国际石油价格不确定的波动干扰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增加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国际石油问题引发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石油产出和需求的关系变异,聚焦在金融安全与经济利益,石油问题成为国别关系强化与松散、重组与离合的重要筹码,其中主导的突出影响因素是美国经济利益、政治霸权、军事强权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独特地位。石油问题是美国对外政治、贸易、经济与外交关系的主线,也是美欧日经济金融竞争与较量的主要战线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25%,欧洲占60%,日本占80%,美欧日三大利益集团竞争源于石油,又怨于石油。
世界经济发展供求格局的日益明显,发达国家是主要石油消费国,而大部分石油出口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这里既相互需要,又相互矛盾,是一种需要不断调整和协调的关系。此外,美俄、日俄、中俄、中日以及新老欧洲之间的多重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均有石油色彩的渗入,政治意图也已成为油价波动的重要诱因。特别是俄罗斯与西方一些大国的利益交错,其中既有西方对外扩展与俄罗斯深化利益需求的意图,也有西方对俄罗斯石油需求的战略意图,日本的西伯利亚输油管线举动已经显为人知,美国更是谋划长远。
从地域角度看,海湾石油是工业发达国家所用石油的主要依托点。因此,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力量都紧紧盯住海湾巨大的石油储量,巴以冲突不断、海湾战事连连,也就不难寻味。海湾石油是世界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焦点之一,它的起伏跌宕预示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预测国际石油前景将更为困难,战事对石油市场影响超出预期。2004年政治因素将对石油价格起主导作用,随着政治问题的化解减弱和积聚增强,油价波动继续扩大。
4、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差异性。自欧元问世以来,对欧元的排挤和打击一直是美国国际金融战略的主旨,有形和无形较量已经使欧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风险。美欧根本性的差异对立在于全球化与区域化理念的博弈。美日是经济全球化的极力推崇者,因为美日经济规模与市场份额和发展水平的主导,使他们在本地区内难以与弱势的广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融合,担心在区域化中付出"代价",他们必然以全球化显示其优势并巩固其利益,;而欧洲则是政治、经济、金融和贸易等相对均衡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具有实现区域化的先天优势,欧盟5月1日东扩10国的实现,使新老欧洲的融合形成更强大的经济联合体,无论经济、人口或市场已经超出美国。美日和欧洲之间全球化利益主导和区域化利益差异,以及不均衡和均衡的状况,是形成各自经济全球化和欧洲经济区域化理念不同的主要原因。美欧日经济金融理念的差异也反映在金融市场汇率、股价、金价或油价等价格竞争中。在国际石油的争夺上,三大经济体或货币体也必然会以各自经济全球化或区域化理念,加大国际产品的竞争。以科索沃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冲击原来的石油供求格局,辅之以货币竞争,则是不可忽视的美国全球化战略意向。从日本看,为弥补自身石油需求,其加紧与亚洲、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改善甚至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其动向也值得揣摩和研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已经超出市场相对乐观平和的预期,石油作为政治战略筹码的用途大有提升,并潜藏有美国等大国金融战略的策划。美国可以运用美元报价体系的优势,以美元挂钩石油报价手段控制油价,并伴之石油储存的策略,进一步显示其全球石油战略和金融战略的综合优势。
[对策]国际油价走势与我国石油战略
国际石油价格因全球经济复苏需求而扩大,因产油国政策调整而紧张,因地缘政治因素而恶化,因季节因素而变化,未来前景不容乐观。无论如何,石油持续走高必然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趋势短期内难以稳定向下,中期将会继续持续高企。因此,2004年的国际石油价格高点将会突破40美元乃至45美元,全年石油平均水平将可能达到35美元左右,高于去年31美元的平均价;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一段时间维持35-40美元的高位,世界经济增长至少有0.2个百分点的减值;未来2-3年,国际石油价格将继续在涨跌中高企,但年平均价格有可能在33-38美元区间波动。对于世界经济而言,金融风险与石油危机都不可掉以轻心,更值得关注与防范因石油价格变化所引发的国际金融风险,包括美元动荡性风险和欧洲货币潜在的危机风险,这两大货币汇率走势与石油价格水平直接联系,必将影响全球经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相关层面的变化与调整。今年以来已经召开和即将再聚会的G-7,都一直关注石油与汇率问题,突出表明了石油与金融安全的必然联系和重要影响。而全球利率上调的动向,将会进一步加大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联动效应。
我国是国际石油市场一个新兴的战略因素。扩大石油进口成为国际石油价格的一个重要影响。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已经成为石油需求大国,去年进口石油达到9941万吨,今年可能达到1.1亿至1.2亿吨,这也是4年来世界石油消费量的最高点。近期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指出,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继续超出预期,为高企的国际油价提供支撑。国际能源署将我国2004年第一季石油日需求量上调18万桶,至614万桶,较去年同期增长18%。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原油及油品进口量平均为每日210.6万桶。我国2月石油日进口量猛增至创纪录的316.2万桶,比1月高28.3万桶。我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4年前3个月的原油进口量达3014万吨,较上年同期飙升35.7%。而OPEC在近期的月度报告中也指出,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OPEC将提高2004年度的世界石油消费量预期,2004年世界石油消费量预期由原来的每天2387万桶提高到2617万桶。
在我国能源消费开始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国际油价的波动也导致了我国国内的油价波动。我国从1998年开始对国内成品油市场实行动态管理,即根据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涨跌来调整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国际市场油价的巨幅波动,不仅影响石油及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绩效,加大了相关企业的经营难度,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走向,特别是价格走向产生广泛影响。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加快实施"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开展石油期货交易,完善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形成与调整机制,维护我国的石油安全和金融安全,以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设2025年燃油汽车停产停售·已有车辆的使用周期会是多久呢
我准备好了,因为从目前国际原油变化率的观察来看,6月14日国内成品油大概率会上涨,而且涨幅应该不小。在本轮成品油调整周期内,截至6月9日的第8个观察日,国际原油变化率大约是6.8%,对应的国内成品油调整幅度大约是320元左右每吨,相当于每升汽油要上涨0.24元以上。
在5月30日成品油调整之后,目前国内很多地方的92号汽油已经达到9元以上,即便便宜的地方也基本上达到8.8元以上。这意味着,如果6月14日国内成品油继续上涨0.2元以上,那国内92号将全面进入9元时代。对于油价的上涨,其实大家已经变得麻木了。进入2022年以来,实际上我国成品油已经上调11次,其中第1次是在2021年12月31日24点调整,但真正调整时间是从2022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
在这11次油价调整当中,上调的次数是10次,下调的次数是一次,如果6月14日继续上调,这意味着进入2022年以来,油价将会出现11次上调一次下跌的格局。经历这次上调之后,和2021年年末相比,国内成品油累计涨幅有可能达到3000元左右,相当于每升汽油上涨了2.25元左右,这个涨幅还是非常明显的,相当于加满50升的汽油要多出100多块钱。
对于油价的上涨,其实大家也无能为力,毕竟目前我国的成品油调整是跟国际原油挂钩的,当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幅度比较大的时候,国内成品油调整幅度也会比较大。而进入2022年以来,因为受到一些特殊国际的影响,国际原油一路不断上涨,在去年年末的时候,国际原油还只有75美元左右,而目前已经飙到123美元左右,涨幅超过60%,这也是直接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的重要原因。
在成品油大幅上调的背景下,大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要么继续坚持使用高油价,要么选择其他出路。比如在油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之下,对那些公共交通比较发达的城市,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开车上班了,可以通过搭公交或者地铁的方式去上班,这样既环保又可以省下油钱,一举两得。另外对那些准备买车的人来说,面对高油价,很多人都被吓退了,现在很多人都开始转向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各方面比较完善的城市,很多人都更倾向于买新能源汽车。
所以我们看到,最近两年时间,在油价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越来越高,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300万大关,而且按照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走势来看,尽管4月份整体销量比较低迷,但不排除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00万辆以上,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00万辆以上。只不过新能源汽车只适合在城市里面短期通行,如果有长途出行需求,买新能源汽车也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毕竟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都比较短,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都低于600万公里,更关键是,目前很多小地方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并不是很完善,如果轻易购买新能源汽车,万一在半路没电了,那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当然,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属于高位,是因为受到一些特殊国际的影响,我相信未来随着冲突的缓和,再加上全球纷纷加息的背景之下,大宗商品的价格也会回落,到时说不定原油价格会有所下跌。
内容概述:燃油动力汽车预计使用周期,最高排放标准与5/6级车辆的优势。
燃油动力汽车的制造标准从2000年开始对排放值进行限制,预计到2025年可能会达到“顶峰”。
因为从各大车企的燃油汽车停产规划时间表中可以嗅到一些信息,参考北汽、长安、海南等自主品牌,以及奔驰宝马大众、沃尔沃菲克林肯以及丰田等品牌,其燃油车大部分都在2025年之前会全部或大部分停产。
重点:工信部曾经也释放过关于停产停售燃油汽车的信息,所谓无风不起浪相信应该无需赘述。其次燃油动力汽车的最高排放标准为「国⑥」,但是到2023年才会开始执行第二阶段的6-B。那么按照国⑤执行三年,6-A执行三年的周期预测,2025年停产燃油汽车的可能性是相当之高的。燃油汽车还能用多久呢?
产销量扭转·燃油车淘汰放缓
燃油动力汽车需要控制保有量有两个原因,其一为石油消耗过度依赖进口,结果造成了油价与石油安全都难以理想控制。其二燃油燃烧反应后的产物存在过多破坏空气质量的有害物质,不加以控制则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破坏。
这是需要控制燃油汽车保有量的原因,而且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储能已经捉襟见肘,寻找替代能源并转型已经是全球话题。电能基本确定为替代能源的最理想选项,转型也到了关键周期。
设2025年开始全面普及电动与插电式混动汽车,燃油汽车的使用周期其实并不用担心了。因为老旧车辆每天都在有大批自然报废,新车不再出现则是开始了保有量逐渐下降。
而淘汰的周期是以123456的顺序进行,早期的排放过高的车辆加速淘汰后,剩下的保有量相对很小的高标车则不会成为很大的负担。所以这些车反而可能有足够长的使用周期,只是在不同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用车限制而已。
标准预测
国⑤汽车预计2030年出现区域限行,部分一线城市可能会通过“黄标”的方式让车辆逐渐淘汰。或者让车辆流通到欠发达的区域,这是低标准二手汽车最大化发挥价值的普遍方式。
引导报废理论上应当在车龄满15年之后,最后一批五标准汽车是2020年七月之前售罄;所以开始真正的报废这些车应当在2035年左右,届时最“年轻”的国⑤汽车也已经只有残值概念了,普通代步汽车充其量有2-3k的价值。新规对报废车补偿的合理性重新进行了调整,预计后期的补偿也会很合理。
最高标准「6-A/B」的淘汰周期当然会更晚,总而言之最后一批燃油车很有可能在2040年左右才是大限。当然如果后期的燃油车保有量已经很低,也许这些车辆的使用周期还会更长一些。燃油汽车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与电动汽车并存,只是道路通行优先权、通行费用以及用车成本会出现一定差异,预计只会是这样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