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油价预测表_未来几年油价走势
1.2016国际油价涨的可能性大吗?
2.粮价崩塌,猪肉跳水,油价“跌翻天”,牛羊价“更揪心”!啥情况
3.几何C冰雪测试谍照曝光;油价重回5元时代;广汽下调销量目标
4.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5.易车早报:国内油价近期不调了/特斯拉国内又涨价
中国银行今日在本报独家发布的报告称,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出现拐点,衰退的导火索可能是次级抵押危机;中国经济将同步放缓,但在财富效应和奥运经济的推动下,今年股市仍将保持较高增长。
报告看好今年股市保持较高增长的前景。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正积累着日益严重的结构问题,包括,支出结构、收入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投入产出结构的失衡。这些问题能否稳妥地得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中长期内能否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2008年以后,奥运经济效应减弱,全球经济走向中度的调整,中国经济也随之稳步回落。
报告认为,未来两年内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增加,这些风险包括:石油价格冲击、金融市场危机、美元疲软、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恶化、重大疫情发生和贫富悬殊拉大等。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美国,随着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逐步放大传导效应,未来1-2年内经济走向衰退的可能性增大,世界各国将难以独善其身。但报告认为,全球经济不会陷入大萧条,其主要原因包括新兴市场在日益扮演着稳定全球经济和金融增长的角色、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未完全消失等因素。
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将与全球同步放缓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陈卫东 王家强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形势变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相互交织,未来2-3年全球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的可能,由此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也积累了一些结构性问题。2008年以后,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长将与全球同步趋缓,但结构将更加合理,发展将更加稳健。
一、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将步入周期性调整
从2001年低谷开始,全球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周期已经长达6年。2007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增长周期开始错配,客观上提高了全球经济的灵活性。第一季度,欧洲和日本稳步增长,有效缓解了美国经济放缓的影响;第三季度,欧洲和日本经济开始放缓,美国经济则强劲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脱钩于单一的发达经济体,速度、质量和效益都在提高,金融体系更为稳健。随着最近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经济是否还会继续高增长?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认为,在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地缘政治冲突、油价高涨、美国次贷危机等重大风险挑战下,未来两年内发达经济体可能不会再现2007年的好运,从而步入周期性的调整阶段,但是仍然不会陷入大萧条,其主要原因包括新兴市场在日益扮演着稳定全球经济和金融增长的角色、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未完全消失等。
第一,从经济发展周期看,全球经济增长将迎来拐点。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对于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纯货币周期、投资过度周期等数十种理论解释,并划分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其中,熊彼特“创新”经济周期较为典型,并与全球经济增长的实际较为吻合。即:技术发明和制度创新等因素,使经济增长呈现大约50年左右的长周期波动,每个长周期包括6个大约9-10年的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平均约为3-4年的短周期。按此方法划分,18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产业革命、蒸汽动力革命、电力动力革命、福特制大生产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5个创新因素带来的经济长周期。
最近的一个长周期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产品设计、开发和使用的周期大幅缩短,推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化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全球的产出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从时间跨度看,本轮全球经济长周期从1983年开始,至今持续了接近25年的扩张,如果以长周期的规律演进,2009年左右将可能是本轮世界经济长周期的下降期开始;本轮长周期由若干个9-10年的中周期组成,从2001年开始的最新一轮中周期可能持续到2009年前后。
总之,人类社会几百年来所观察到的数据显示,经济周期是客观存在的,在经过长期的强劲扩张之后陷入调整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全球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在增强。因此,仅从经济周期的一般运行规律出发,未来两年内全球经济完全有可能出现中度调整。
第二,本轮全球经济增长周期有其客观原因。全球经济的本轮中周期从2001年的短暂衰退开始,此后经历了2002年到2004年连续三年的加速增长,2005年轻微回落(共4年的短周期),2006年又有所加速。根据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未来两年的预测数据看,2008年虽会放缓,仍然会持续较为强劲地扩张(共3年的短周期)。
本轮全球经济的强劲扩张周期展现出全球普遍性增长、全球经济失衡、高增长伴随低通胀、资产泡沫严重等重要特征,这与以往有很大的区别。形成原因主要包括:
全球低利率政策。为应对2001年经济衰退,美国将基准利率一度下调到1%的历史低点;日本实行了6年多的零利率政策;其他区域的利率也都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低利率刺激了全球流动性的高涨,全球主要经济体M2与GDP的比率普遍提高了2-3倍。充裕的流动性极大地推动了金融市场膨胀和投资、消费的增长。
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推动。随着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大型新兴经济体融入到全球一体化进程,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如果用国际贸易额、国外总资产、国外总负债与GDP的比率来衡量全球化程度,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个比率大约增长了3倍。同时,、人力在全球的优化配置,降低了全球通胀的威胁,也提高了全球产能的极限。
信息技术革命继续发挥作用。本轮长周期的技术动因是信息技术革命,全息网络助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技术创新周期呈级数般缩短,推动消费产品结构的升级。
较为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2001年开始的本轮经济周期在总体上保持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为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第三,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许多重大风险与问题。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众多的风险挑战,四大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前景。
(1)经济因素
尽管全球失衡无序调整和贸易保护升级的冲击力巨大,但目前都不大可能发生。当前最具威胁性的是全球房地产市场的衰退和石油价格的冲击,对此二者的影响做好应对准备至关重要。
首先来看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衰退。观察9.11后美国经济增长周期的特征,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关键。其基本的发展主线是:①网络泡沫破灭,在“9.11”导火索的引发下,美国经济衰退—→②美联储降息,乐观预期心理回升、流动性过剩—→③住房抵押火暴,房地产泡沫吹大—→④正的财富效应拉动,消费强劲增长—→⑤公司利润猛增,推动股市膨胀,进一步刺激消费—→⑥美联储利率升至高位,房屋需求下滑,房价开始下跌—→⑦住房建设投资下滑,次级抵押问题浮出水面—→⑧股市和衍生品市场动荡—→⑨信贷紧缩和财富效应冲击,投资与消费受到影响—→⑩美国经济减速,进而波及全球。
2007年美国经济尚能维持放缓的趋势,但未来1-2年内走向衰退的可能性增大,因为由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刚刚开始,其传导效应将在1-2年内达到最大。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美国,房市不景气导致了经济滑坡,在美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其他区域或许能够与美国脱钩,但是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世界各国将难以独善其身。
其次来看石油价格的冲击。石油是全球最为重要的能源,在美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石油价格却攀升到历史高位。石油价格持续攀升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能源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第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石油出口国家组成了联盟,随时可能通过限产抬高价格,因此石油供应的前景较为悲观。第三,地缘政治冲突和金融因素随时在推高油价。第四,金融因素推动。全球过剩的流动性与衍生金融工具参与了石油价格的炒作;加之美元贬值趋势不断,以美元计价的油价也会持续攀升。
2006-2007年,石油价格上涨似乎未对全球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今后石油价格可能持续居于高位,高油价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重大风险。事实上,全球通胀压力的一个根源就是高油价的传递效应,其基本途径是:高油价→替代能源开发→玉米价格上涨→粮食、肉类价格上涨→生活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推动其余商品价格上涨。高油价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是:第一,油价高涨,消费需求下降,以汽车、化工等为代表的石油消耗相关产业会受到连累;第二,高油价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使各国央行即使在经济陷入困境时,货币政策也无法放松,经济增长笼罩“滞胀”阴影;第三,高油价可能引发更为激烈的能源冲突,一些主要的强权国家随时会发动战争机器,从而威胁经济增长的基本环境。
(2)金融因素
当前,全球流动性过剩可能发生转折、股票和衍生品等金融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美元面临贬值危机。这些因素彼此联系紧密,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发其他因素的联动反应。我们认为,金融市场泡沫深度调整引发的金融危机,美元大幅贬值引发的国际货币体系危机可能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风险。
股票市场泡沫是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升的结果。但是,当前全球突然的流动性紧缩随时可能发生,最为关键的是市场信心。市场信心发生逆转,全球股票市场泡沫破灭的风险是完全可能发生的。全球金融衍生品迅猛发展,同时在透明度和监管力度上严重滞后,这已经引起了一些国家的高度关注。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放大效应,对交易者和监管者都提出了更大的管理压力。
美元汇率自2000年以来的持续下跌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如果在未来1-2年内美国经济基本面继续下滑乃至衰退,美元危机的脚步将会走近。美元跌势加剧,资金将会从美元资产流走;但是,当美元重新大幅反弹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将可能远甚于次按风暴。
(3)政治与社会因素
对全球经济可能带来严重冲击的政治与社会因素包括:世界战争、地缘政治冲突、国内战争、转型国家的贪污腐败、少数的突发更替、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等。这些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当数战争与社会动荡。
当前国际社会最为担忧的部分地缘政治冲突包括:一是美国基于石油争夺战略的考虑,可能会借阻止核武扩展的名义发动对伊朗的战争,国际油价推高,全球遭受重创。二是美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冲突,甚至有专家认为2015年美俄之间将会发生战争。总之,随着未来全球对石油、的争夺,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将是悬在全球经济头顶上的利剑。
由于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动荡,也可导致一国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冲突。非洲长期的动荡不安就是典型例子。广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在经济高增长的时期,贫富差距问题暂时得到缓解。但是,如果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社会经济停滞不前,社会动荡的风险将大大提升。
(4)气候与环境因素
气候与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一些短期内不为人们所控制的突发因素。目前最具全球性的是气候的变化,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引致的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也在增多,对未来经济增长构成挑战。
以气候变化为例。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并将继续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一些评估认为,面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层出不穷的遏制温室气体排放法规,全球大多数行业必须考虑为此额外投入巨额成本。在这些行业中,农业和旅游业在恶劣的天气变化面前受冲击最大;银行和保险业也会因此损失严重;增税政策必将进一步提高能源价格,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未来气候变化将对全球经济带来更大的影响。
第四,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可能出现中度调整。
面临上述风险因素的威胁,本轮经济扩张周期将在何时结束,或者说未来5年中在哪一年可能陷入衰退,目前国际上有着不同的看法。乐观者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延长了本轮经济的扩张周期,而且全球经济随着宏观管理政策的成熟而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悲观者认为本轮经济周期由货币扩张刺激而成,将随着全球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的破灭和全球失衡的调整而陷入衰退。
把握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势,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第一,在推动本轮经济增长的各种动力因素中,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推动作用是否会受到制约;第二,在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因素中,哪些可能发生,其具体影响有多大;第三,各国实际上不会坐视危机不管,可能取的应对措施将发挥多大作用。
我们认为,未来2年内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包括:第一,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可能性增大,衰退来临的导火索将可能是次级抵押危机。第二,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增加。
同时,未来两年内全球经济还会面临一些有利因素,包括:第一,全球政策协调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危机的损失,由于各类组织与研究机构在不停地发出警告,主要国家的事实上也在清醒地调整政策,这些行动虽然不可能根本消除风险,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产生的可能,并可在风险因素发生后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程度。第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并未消失,包括:全球流动性过剩未完全逆转、全球化通过区域经济合作而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力仍然明显,以及相对较为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等。第三,全球新兴市场经济规模日益庞大,而且增长速度持续高位,增长质量日益提高,金融体系稳步完善,对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发挥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避免全球衰退的中坚力量。
综合分析,2007年,全球经济尚可保持较高增速。2008-2010年,全球经济可能陷入中等程度的调整,但不至于走向全面的衰退或大萧条。在这个背景下,全球一体化可能会受到经济减缓、金融市场波动冲击;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
三、应高度重视
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
当前最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正积累着日益严重的结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稳妥地得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中长期内能否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1、支出结构: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
中国以高投资形成的产出,在内需有限的背景下,只能大量地通过出口予以消化,这使得中国消费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国内消费需求长期不振。与各国比较,中国目前的投资率也明显偏高,消费率明显偏低。这种支出结构的风险是,一旦国外需求大幅下滑,势必造成大量的产能过剩,企业盈利下降直至面临关闭风险,带来失业增加、经济衰退。
2006年以来,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引起了汽车、住房消费的升温,消费支出结构趋于改善;高投资势头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反弹压力犹存;同时,出口增长仍然很快,贸易顺差过快增长成为当前推动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如果中国的生产成本逐渐上升,跨国企业的国际战略改变,中国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将会变得更为脆弱。
2、收入结构:与企业收入增幅相对较高,居民收入占比较低
在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背景下,中国职工工资增长水平相对较快。有资料显示,过去15年中国的工资上涨是全世界最快的。尽管如此,本轮经济周期以来,中国税收与企业盈利大幅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仍然远低于与企业的收入增长。
这种收入分配结构下,由和企业投资主导的高投资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撑。但是,在新的体制下,我国的医疗、社会保障尚未建立起来,受财富效应和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可能会进一步下滑。
3、行业结构:第二产业占比增加,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中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第三产业长期以来发展不充分,与全球平均水平差距较大。2006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仅为39.4%。近年来随着中国商品贸易的迅速发展,第二产业比重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2006年接近了50%。总体上,中国产业结构仍不合理,重工业化趋势明显,这显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仍然处于较低端的地位。过度的工业化将对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知识经济更多地需要依赖于第三产业的活跃和发展。
实际上,由于禀赋和国际分工的差异,全球经济增长的结构必然存在差异,但是中国是全球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在产业结构上,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以第三产业为主,制造业的低附加值环节已经较大程度地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中,东亚国家承接了大量的制造业分工,中东、非洲和俄罗斯则主要依赖本国条件,在初级产品开等产业取得较展。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普遍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50%左右。
4、区域结构:东部发展迅速,中西部发展滞后;城乡发展差距拉大
东部先发展,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是长期保持这样的格局也带来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从18年到2006年,中国东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51.2%上升到了60%,中部地区从29.6%下降到了23%,西部地区从19.2%下降到了17%。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未能有效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部崛起战略起步晚,也导致中部地区GDP在全国的比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同时,中国城乡发展差距拉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到2006年这个差距已经达到3.3比1。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计,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1993年的0.407上升到2004年的0.47,接近拉美地区水平,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区域结构发展不平衡和居民收入分配失衡,其风险不容忽视,因为它不仅影响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且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对经济发展形成威胁。
5、投入-产出结构:高消耗与低附加值产出并存
中国具有低人力成本优势,缺少技术创新。中国成为全球加工制造大国,造成了和能源消耗过多。而且,为了使产品保持长期的低成本优势,生产企业削减成本,在环境治理、劳工、安全保护、产品质检、知识产权研发等方面投入不足,不利于长远发展。
中国能源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但是,中国能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水平。2005年,GDP仅占世界的5.0%,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分别占全球的7.4%、41% 、30% 、27%和40%。单位GDP能耗大约是日本的7.20倍、美国的3.52倍、印度的1.18倍,全球的3.28倍。
由于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低附加值的链条,生产利润实际上大部分被国际资本和专利技术拿走,本国居民留下的是劳动力报酬低、消费低和生活环境改善缓慢,整个社会损失较为严重。在高投入—低附加值产出—低消费的增长模式下,经济发展将日益受到、环境的约束,从而制约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经济周期由波动频繁向稳定增长转变
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周期展现了阶段性的变化特征。18年以前,波动频繁,大起大落;18年以后,经济增长经历了一个超长的时期;19年至今,经济增长步入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期。对比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周期展现出全新的特征,包括波动的路径上移、波段加长、波幅减小等特征,特别是19年以后经历了一个超长的经济加速增长周期,同时伴随的是较低的通胀水平,在新中国经济史上乃至与同期世界各国相比都是少有的。
中国独特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模式背后的成因包括:
第一、中国具备了劳动人口众多、自然丰富、对外开放积极、政治稳定和中产阶层兴起等重要条件,这是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基础。
第二、高储蓄、低劳动成本、积极的引进外资、对外开放并加入WTO,使中国高投资的资金来源、高产出的消费市场得到有力保障。
第三、中国以和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保证了效率得到发挥的同时,宏观调控措施更为成熟和有效,可及时熨平经济中过热或过冷的苗头。
第四、中国实施了成功的改革措施。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经济改革措施,极大释放了长期被压抑的增长潜力,制度红利充分得到挖掘;积极稳妥的金融改革与开放措施,有效化解了外来金融风险的冲击。
第五、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共处、建设和谐世界、韬光养晦的对外政策,为中国营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
总之,支持中国经济超长周期增长的内部缓冲机制或自我调节机制在增强,抵御外部非常冲击的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从而有效克服了诸如重大洪灾和疫情、亚洲金融危机和9.11等外部冲击的影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过持续长期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周期前景如何?在三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短期内面临下行的周期性风险,甚至是硬着陆的风险:第一,通货膨胀失控导致宏观政策急刹车;第二,全球经济崩溃导致中国出口经历严重的衰退;第三,产能持续以高于总需求的速度增长,继而发生产能过剩导致的通货紧缩。因此,如果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将上述三种情形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将可以延长此轮经济增长周期。基于中国具备的基本经济增长条件,以及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未来两年仍然会保持高速增长,但增幅会趋于下降。
首先,全球经济崩溃的可能性并不大,中度的调整不足以导致中国出口严重衰退。同时,通货膨胀在相当程度上是短期的结构性问题,中国已经具备了庞大的产能,这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条件。只要目前在货币政策上有效调控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并不是最大的威胁。
第二,中国内需呈继续扩大趋势,经济增长模式亦趋于合理。未来数年中国国内消费将进入高增长期,人口老化问题不会在未来10年里阻碍中国经济增长,除非美国经济出现意外衰退导致外需下降。同时,城市化继续发展,今后经济增长不仅来自中等阶层的贡献,更多地来自于城市化过程中投资与消费的增加。
第三,改革、教育和技术的推动作用。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多项经济社会改革,只要改革能够持续,中国经济就将持续增长。此外,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还有教育和技术,在教育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一个经济体长期增长的潜力取决于它自身技术创新的能力。目前,中国的技术创新潜力还远没有被挖掘出来,中国依靠技术引进的后发优势还远没有被充分利用。中国完全有能力挖掘潜力,在未来几年或者更长时间里维持高速增长。
四、未来两年展望:
中国经济与全球同步放缓
总之,全球经济正在面临周期性调整的风险,会与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共振效应。同时,中国经济近30年来持续高增长的背后,积累了一系列结构问题,从长远看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领域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压力,根本原因也是上述问题的综合体。这些结构问题,是在中国特殊国情和国际分工体系演变下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形成挑战。
本届已经充分认识到结构问题的严重性,积极稳妥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规划和决策。比如,扩大内需,加强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开发,征收各种税,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在教育、社会保障、科研等事业上加大投入,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引导资金和的配置;加快各项宏观政策的协调,走向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这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也是有利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利好因素。只要中国能够稳步地推进改革开放,对内保持稳定的社会局面,对外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在未来可以维持较高的增长。
近期国际经济发生着风云变化,尚未对中国经济产生明显影响。2007年以后股市持续向好,财富效应推动消费继续增长,2008年又适逢奥运会举办带来更大的拉动效应,因此2007年和2008年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且,借助奥运会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的综合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稳步回落,质量和结构更趋改善,走向更为平衡的增长模式,为未来20年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基础。2008年以后,奥运经济效应减弱,全球经济走向中度的调整,中国经济也随之稳步回落。
东莞、广州、深圳的的优势在于
1、独特的地理优势,靠近香港
2、交通环境非常好,有海陆空大动脉
3、优良的、配套齐全的产业结构
4、大量的低成本的劳动力
5、民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6、特色工业水平较高,具有很大的优势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优势还在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人才聚集。
而成都的优势很明显的就是西部大开发以及过去的三线经济(国防、重工业等国家重点企业)。成都缺少明显的经济发展优势!
2016国际油价涨的可能性大吗?
作者?|?王?慧
来源?|?汽车大观
最近,因为沙特和俄罗斯的价格战,全球石油价格暴跌。我国也受到影响,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下调之后,汽柴油价格回到5元时代。这意味着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创下自2013年新定价机制实施以来的最大跌幅。
油价下跌,对于汽车车主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一些新能源车行业的朋友也担心,燃油成本下降后,部分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徘徊的消费者,可能会抛弃新能源车。
此前,受宏观经济下行、补贴政策退坡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已经颇为不振。今年2月的市场产销量数据,创下了近年来下滑纪录。
油价下跌,先给人的直观感受是会让新能源车雪上加霜。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挺得住吗?
油价暴跌不致命油价下跌,这对于燃油汽车的“对家”——新能源汽车来说,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
在一定程度上,它确实会影响消费者的购车信心。
如果抛开限购限行的政策因素,当下私家车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一大主要动力,就是新能源车的用车成本经济性。
说白了,就是更省钱。
以一辆补贴后价格约20万元,电池容量60千瓦时、续航里程400公里左右的的纯电动汽车为例,按照一年行驶1.5万公里以及居民用电最低标准计算,一年的电费大概是1600元左右。
而一辆20万元左右汽油车,如果以百公里8升油耗跑1.5万公里,按降价之前7元左右的油价计算,一年的油费超过8000元。
油价如果降到5元区间,一年的油费多则能省下上千元。这对于在意燃油价格的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小的购车推动力。
不过,也要看到,新能源车的经济性只是它的众多优势之一。总体购车成本、保险费用、保养费用、限行限购等等其他因素综合考量,新能源车的整体提升不会因为单一的油价下降而改变。
而且,我国成品油价格还有“天花板”和“地板”调控机制,以目前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能源成本差距计算,即使油价下跌一半,新能源车的能源成本依然具有显著优势。
如果从大形势上说,就更不需要担心新能源车会因为油价下跌而完蛋了。
当前,发展新能源车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汽车产业未来变革的大方向。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开始支持汽车电动化发展,甚至部分国家已经发布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
车企也不会因为油价下跌,就放缓发展新能源车的脚步。
不只是国内车企,宝马、大众等此前对新能源不太积极的外资车企,也已经明确表态,即便油价持续暴跌,也不会影响公司向电动化变革的决心。
对于大多数车企而言,通过智能电动化布局进行差异化竞争,几乎成了未来汽车市场生存发展的不二选择。
真正的挑战还是产品本身
对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真正致命的挑战,不是油价,还是自身的产品实力。
自2009年初我国启动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以来,经过换道先行的十年,产销规模已经突破100万辆、跃居全球第一。充电基础设施、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改造和建设,也已经初具成果。
但客观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大多数产品,距离消费者所期望的使用体验和出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创新和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仍是关键。
具体而言,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占大头的纯电动汽车,还存在五大痛点,即续航、充电、成本、安全和残值。
近几年,电动车起火事故时有发生,再加上购置成本高,充电不便捷,低温和高速行驶时续航里程缩水,二手电动车交易困难等等因素,极大地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和消费信心。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和记者交流时曾提到,过去的十年,中国电动汽车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当下,电动汽车还处在一个艰难的爬坡阶段,性价比的坎还没有过去。这个阶段,支持非常重要,但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还是企业自身。
随着补贴政策的变化,2020-2022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三年,是产业发展的“生死时刻”。置身于“被转型”的痛苦之中,离开了政策补贴的“舒适圈”,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直面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
市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用户至上”是本源法则,谁能及时推出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产品及服务,谁就能赢得消费者的钱包。这个时候,除了坚定信心、苦练内功,快速壮大自身实力之外,企业没有第二条捷径可走。
“电动汽车持续发展必须跨过的坎,就是性价比要超过燃油车。需要从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完善使用环境三方协同发力。”陈清泰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粮价崩塌,猪肉跳水,油价“跌翻天”,牛羊价“更揪心”!啥情况
你是问2016年油价能反弹多少吗?
当前油价正在发生什么变化?在业内人士和严肃的投资者中间,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2016年油价走势或许有助我们看清哪种观点是正确的。
第一种看法是,油价本质上具有周期性。下跌之后必然会回升。这道波谷越深,下一个山峰就越高。
另一种看法是,油价在过去三年中的变动,是长期结构性变化的开始,预示着下一个50年里能源价格按实际值计算将显著低于上一个50年。简单地说,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供给的增长潜力超过需求增长。
这两种观点当然并非完全对立。很明显,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期周期性问题仍然存在。中国经济有一天将走出低迷,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肯定会看到油价上涨的时候——毕竟政治决定(特别是沙特的政治决定)仍是影响石油市场的重要因素,而世界很大一部分石油供应来自中东、北非和西非的国家,这些地区向来不稳定。
但结构性因素更为重要,因为它们决定着任何可能出现的上涨的最大高度和最长持续时间。谁也不知道天花板有多高(我估计是每桶60美元),但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你接受结构说,你也必须承认,天花板本身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
分析师和评论员们对石油市场的解读着重于供应端,以及沙特或其他地方的产量和出口量。供给很重要,但成本更重要。
有些人仍坚持一种可称为“稀缺”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开发遵循线性模式,低成本的最先被开发,也就是说,未来大部分乃至全部开发活动的成本一定会更高。遗憾的是,行业发展历史并不支持这一观点。过去几十年的经验表明,情况正相反。
平均而言,当前的勘探和生产成本低于将近40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各种技术进步——从先进的地震分析到更高的收率——使油企得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成本下降受到了油价每一次周期性下跌的推动——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和过去两年。当价格下跌时,油企会找到不同的、成本更低的方法进行作业。成本下降确立了新基准,并很快在全球整个行业中普及开来。
两年前,据说如果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在北海地区生产石油是缺乏经济效益的。如今北海产量仍很高。新的盈亏平衡点在每桶60美元左右,当然,仅按现金计算的话就又低了许多。一旦平台和基础设施到位,油田的实际经营成本是很低的。
在美国,尽管原油生产屡屡被宣判末日到来,11月原油日产量同比却增加了26.5万桶。在大标题背后,故事错综复杂,有部分地区的成本显然更高。但德州的鹰福特(Eagle Ford)和北达科他州巴肯(BAkken)等致密油产区一直在生产,因为成本已有所下降。
普氏能源资讯(Platts)在最新报告中表示,即便价格处于目前水平,上述两个地区的产量仍有可能进一步增加。美国页岩产业在每桶50美元的价格水平上可以很好地维持下去,许多生产商在更低的价格水平上仍会过得很滋润。如果有些地方减产以待价格回升,那么一旦价格上涨,供应量可能再次大幅增加。
周期性理论的依据是,新投资不足将导致两三年或五年后出现供应紧张。大量的项目已被延迟,但这对于项目经理而言,不过是要想办法削减成本的一种信号。许多项目经理目前就在这么做。
可以想象,2016年油价将从当前不到40美元的水平上反弹。沙特或许会尝试减产,伊拉克可能会爆发更多冲突,恐怖主义分子可能会攻击一些重要目标,比如沙特拉斯坦努拉(Ras Tanura)和阿巴奇克(Abqaiq)的石油终端。一切皆有可能,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问题在于,油价反弹的幅度将有多大?
如果反弹幅度小、时间短,那么显然结构性变化已经开始了。望过多投资于大成本项目的公司以及仍然高度依赖于油气收入的国家对此做好了准备。
几何C冰雪测试谍照曝光;油价重回5元时代;广汽下调销量目标
转眼即将迎来大雪节气,农产品市场也迎来寒冬行情。
粮食价格连续回落,猪肉价格高台跳水,牛羊价格涨跌两难,就连汽油价格也出现连续大跌,刚刚跌了3毛多,最近三天又跌了4毛。
看来普通消费者又可以省些银子了,到底啥情况?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玉米市场“崩盘”的节奏?
最近几天,没有卖粮的农民朋友一定心情不爽,因为粮价掉了,而且还没少掉。
其中玉米市场,有30多家玉米企业下调收购价格,市场一片绿色:
山东恒仁工贸跌0.5分,报价1.475元/斤;希杰(聊城)生物跌1分,1.475元/斤;日照金禾博源跌2分,1.505元/斤;沂水大地跌1分,1.465元/斤;诸城兴贸跌1分,1.48元/斤;祥瑞药业跌1分,1.44元/斤;临清德能金玉米跌0.5分,1.44元/斤;临沂鲁洲集团跌0.5分,1.485元/斤;福宽生物跌1分,1.44元/斤;诸城源发跌1分,1.48元/斤;
内蒙古玉锋集团跌0.5分,1.45元/斤;开鲁玉王跌0.5分,1.40元;梅花生物跌1分,1.385元/斤;赤峰伊品跌0.5分,1.41元/斤;
辽宁开原益海嘉里跌0.5分,1.415元/斤;黑龙江京粮龙江跌0.5分,14水1.35元/斤,30水1.0908元/斤;青冈龙凤跌0.5分,14水1.355元/斤,30水1.0948元/斤;绥化吴天跌1分,14水1.355元。
其他企业下调情况见附表:
玉米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主要原因:
1、近期二十条、新十条的出台,交通条件好转,玉米销售速度加快,导致玉米价格压力增加。
2、进入12月份,来自玉米市场各方的资金压力较大,农民需要年终消费和还贷等方面,需要资金;企业需要还贷,银行需要货币回笼,对粮食市场是比较不利的。
3、国际因素影响,近期美国玉米期货负压下行,我国进口玉米价格回落,对国内玉米价格构成一定压力。
目前看,在短短的1周左右时间,各地玉米价格平均下跌了80-100元/吨左右,从行情的未来发展预期看,个人认为玉米价格仍有下跌空间,主要原因就是上分析的几个原因的利空还没有消化完,估计元旦前玉米行情很难有大的作为,元旦后或许会出现修复性反弹行情。
二、猪肉价格大跳水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到市场买菜的朋友可能感觉到,猪肉价格降了,而且还没少降,在11月初肉价高时,1斤猪肉22、3块钱,可是最近已经降到了18、9块钱一斤,1斤降了3、4块钱。
黑龙江绥棱本地农贸市场,目前前腿肉19元/斤,五花肉19.5元/斤,排骨22元/斤,大骨头只有15元/斤,比前段时间一斤掉了3块多。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全国农产品市场最新猪肉报价31.58元/公斤,比下半年肉价高点11月2日监测价格35.37元,下降了将近4元。
近期猪肉价格下跌,主要原因:
一是生猪价格大幅回落,据了解,目前生猪价格从10月下旬开始回落,经过1个多月的回调,猪价从14.2元/斤降到了10.16元/斤,导致猪肉成本下降。
12月9日,生猪市场又是全线下跌,下跌超过0.5元的省份达到17个,其中:上海猪价下跌0.7元,10.8-11.2元/斤;山东下跌0.6元,10.5-11.0元/斤;安徽下跌0.8元,10.4-11.0元/斤;浙江下跌0.5元,10.8-11.2元/斤;江苏下跌0.8元,10.7-11.2元/斤;黑龙江下跌0.7元,吉林下跌0.6元,辽宁下跌0.5元。
其他地区报价见附表:
二是消费洪峰受阻,按照正常惯例,目前正是南方地区制做腊肉、北方地区宰杀年猪的季节,但是由于猪肉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现在仍然在18-22元/斤之间,制做成本较高,因此有的减少制作数量,有的甚至就不做了,有关机构预测,因猪肉消费量不达预期,与往年相比大约会减少3、4成左右。
三是其他因素,这里既有全国一些大中专院校放,也有一些地方餐饮业还没有完全恢复等因素,猪肉消费不佳,对猪肉价格比较不利。
整体来看,目前的猪肉价格仍然偏高,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尤其是对于收入偏低的消费者,比较适合的猪肉价位应在13-18元之间,比较合理,虽然现在只是高出了4、5块钱,可是消费起来就会感觉到压力。
关于接下来的行情,个人认为,猪价、猪肉价格继续下行的空间已经不大,进入1月份,行情会好转一些,主要是考虑到元旦、春节的大消费因素。
三、油价连续大跌
除了猪肉掉价的好消息外,还有一个重磅消息,那就油价又降了,而且降幅还比较大,下面看看具体情况。
三天前上一轮油价下调,92号汽油每升降了0.34元,全国均价降到了7.98元/升,正式进入“7元时代”。
今天油价市场显示:本轮计价统计周期第3个工作日,目前原油变化率达到-6.27%左右,预期下跌470元/吨,处于大幅下跌状态,折升后预计降价幅度为0.36-0.44元/升,意味着如果接下来的7个工作日价格不变,届时92号汽油或将降到7.6元/升左右,加一箱50升汽油,将再节少18-22元。
据业内人士分析,接下来的成品油市场,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以及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上升的情况下,油价出现继续下行的概率较大,对于普通居民来讲,无疑是个好消息。
四、牛价、羊价涨跌两难
现在已经进入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了,养殖业中,猪价、蛋价整体来说都还不错,踏准节奏的都赚得盆盈钵满,可是对于养殖牛羊的朋友,却是有些一言难尽。
从年初开始,行情一直不咋地,本以为今年会赚点钱,没想到只是一个玩笑而已。
本以为进入冬季,进入牛羊肉消费旺季,牛羊价格会好一些,没想到也是盼了一个寂寞。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省份的育肥牛的主流价格在16.8-18.8元/斤之间,其中:华东地区牛价17.3-18.8元/斤,华中地区17.0-18.8元/斤,华北地区牛价17.0-18.6元/斤,东北地区17.0-18.7元/斤,西北地区16.8-18.6元/斤。
各省份牛价见下表:
各地羊价如下:呼和浩特30斤左右,公羔550/只,母羔500/只;集宁市淘汰羊12-13元/斤;奈曼旗30斤左右公羔,700元/只;河北青龙地区30斤公羔600元/只,母羔500元/只;河北秦皇岛寒羊羔价格偏低,30斤母羔450元/只,公糕550元/只;河南周口,育肥绵羊14元/斤;宁夏固原三营市场淘汰母羊11.5/斤,淘汰公羊12.5元/斤;
从上面的报价情况看,牛价、羊价都比2021年要低了一些,牛羊行情不好,主要是因为:
一是近三年来,受经济不景气、养殖牛羊利润较高和口罩问题等多个因素影响,导致一些农民转行进入养殖牛羊市场,导致存栏量持续上升,行情出现了越来越低的情况。
下图是羊存栏量变化:
二是虽然牛羊价格较低,只有10几元一斤,但是牛羊肉的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牛羊肉主流价格都在40-45元/斤之间。
农业农村部监测的最新批发市场价格显示:牛肉77.31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8%;羊肉66.90元/公斤,比昨天下降1.3%。
由于牛羊肉价格偏高,很多普通消费者根本就吃不起,再叠加部分居民收入缩水的原因,牛羊肉的消费不足,对牛羊价格的拉动能力不足。
从后市来看,个人认为:
从牛羊价格周期来看,牛羊存栏量,经过近三年的去产能,已经快出现拐点,预计明年下半年,行情好有所好转。
从经济好转的情况看,随着就业形势的好转,居民收入的上升,消费这方面也会有所改善。
从新出台的二十条、新十条政策的情况看,口罩问题逐渐得到解决,餐饮业、旅游业都会好转,也将拉动牛羊肉的消费,进而推动牛羊市场的拐点出现。
各位朋友,你那里的猪肉、牛羊肉价格贵不?多少钱一斤?欢迎晒出来,供全国网友对比参考。
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发布,广汽本田多款车型上榜
日前,由J.D.?Power(君迪)、58汽车和优信联合制作的《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0年首期正式发布。
《报告》对轿车、SUV和MPV三大品类的十个车型级别分别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日系品牌车型在各品类的主要细分市场均表现突出,其中,广汽本田旗下多款车型入选细分市场保值率TOP?10且均位于榜单前列。凭借着旗下各车型的优异表现,广汽本田以61.5%的保值率位列厂商保值率榜第一名。
报告显示,虽然2019年七成汽车品牌销量下跌,但保值率排名前五的品牌销量反而逆势上扬;由此可见,在存量市场下,保值率对新车销售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具体车型来看,广汽本田雅阁三年保值率为60.7%,飞度三年保值率为64.2%,两款车型分别位列中型车和小型车保值率榜单第一。
一汽丰田首款纯电SUV奕泽E擎:NEDC续航400KM,最高车速160KM/h
近日,工信部流出了奕泽E擎更多的参数信息。奕泽E擎是基于燃油版奕泽IZOA打造的一款小型纯电动SUV,续航里程也达到了400公里,同市场上其它对手车型相比,该车也具有不错的竞争优势。这也是一汽丰田的首款纯电SUV,定位于小型SUV级别。
从新车申报信息来看,奕泽E擎搭载了系统能量密度为131Wh/kg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容量为54kWh,新车百公里能耗为13.1kWh,NEDC续航里程为400km,最高车速可达160km/h。底盘方面,奕泽IZOA?EV用了和燃油版一样的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架结构。
零下30度的极寒考验,几何C冰雪测试谍照曝光
近日,我们收到了一组几何C的冰雪测试谍照投稿。虽然车身经过重度伪装,仍可以看出几何C流畅、灵动的车身线条,以及时下流行的悬浮式车顶设计。据了解,几何C是几何汽车旗下首款纯电SUV,内部代号为GE13。
谍照显示,几何C?用了“一字型”LED大灯设计,尾部造型层次感丰富,在广袤的雪原里十分惹人注目。据投稿人透露,几何C的冰雪测试地点为内蒙古海拉尔,当时室外温度低至零下30℃。几何C能够在极寒条件下畅行无忧,得益于其搭载的ITCS3.0电池智能温控系统。该系统可将电池单体温差控制在±2℃以内,电池在最佳温度下保持高效运行,有效提升车辆的冬季续航能力及安全性。
此前曝光的信息显示,几何C将搭载吉利控股旗下的最新智能网联技术,或将成为全球首款量产无人驾驶纯电SUV。随着几何C的加入,几何汽车也将拥有更全面的产品矩阵。关于几何C更多的消息我们将持续关注。
年产440套总成,奇瑞打造燃料电池新项目
据近日芜湖生态环境局发布的环评公告显示,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报了一个名为“奇瑞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系统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据上述项目报告显示,奇瑞新能源拟在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建上述项目。奇瑞新能源已购置土地共37464平米,总投资额达到3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氢燃料电池总成440套的“小目标”。
实际上,奇瑞汽车是较早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中国汽车品牌之一。据可考的信息显示,早在2005年时,奇瑞便开始联合同济大学对氢燃料电池进行相关研究;2010年时,以东方之子为基础,奇瑞汽车开发了一辆代号为SQR7000的燃料电池轿车,且成功上榜国家工信部《第210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而在2016年、2018年及2019年时,奇瑞汽车相继展出了基于艾瑞泽3、艾瑞泽5开发的增程式燃料电池汽车。
国内油价暴跌创12年之最,重回5元时代
3月17日是国内成品油调价的窗口,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汽柴油价格也随之大幅下调,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单次降幅,汽柴油每吨下调1015元和5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下调0.80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84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83元。
今年的调价窗口总共出现过5次,三次下调,两次搁浅,汽柴油每升总共下调了1.45元和1.52元,汽柴油价格也重新回到了5元时代。北京某加油站负责人表示,目前92号汽油每升6.32元,95号汽油每升6.73元,这次调价以后,价格会回落到2016年的每升五元多。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40元。
索赔1.2亿元,宁德时代起诉塔菲尔侵权
3月17日,媒体报道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起诉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利侵权一案,已由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该案件诉讼标的金额1.2亿元。有媒体透露,由于尚未开庭,专利具体信息目前不便透露,但和防爆阀有关。
据宁德时代介绍,防爆阀主要是为了解决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的排放问题。传统防爆片在气压低于设计值时会提前爆开,缩短电池使用寿命。宁德时代为此研制了自己的防爆阀并申请了专利。
在国家专利局网站上,以宁德时代和防爆阀为关键词能查到相关专利144项。宁德时代认为塔菲尔制造和销售多款电池产品,与宁德时代的设计相同或类似。严重干扰了正常市场秩序,侵犯了宁德时代知识产权。除了1.2亿元赔偿,宁德时代还希望塔菲尔停止制造、销售和许诺销售侵害宁德时代专利权的电池产品。
不考虑削减员工薪金,广汽下调销量目标
3月16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广州通过网络发布会表示,由于新型肺炎疫情爆发,导致上月生产停滞,公司将下调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同时强调,集团不会通过减薪渡过难关。
不过在公开表示不会对员工减薪之外,广汽集团也取了系列措施控制成本,包括压缩管理费用,降低出差住宿和交通标准、设计开销等更加务实的举措。同时,在确保员工加班费用的前提下,加班加点生产弥补人员缺乏造成的产能不足,未来员工将加班加点,每周六日工作。
乘联会:2020年Q1零售量同比或下降四成
近日,乘联会发布预测称,2020年第一季度狭义零售或为299万辆,同比下滑约四成左右。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自3月份新型冠状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呈现出一些复苏迹象,预计在4-5月份会逐渐回暖。
据乘联会数据统计,1-2月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仅为1万辆,同比下滑41%,创近几年同期历史新低。其中,1月份零售辆为171万辆,同比下滑21%,2月由于疫情的爆发使得零售量仅为25万辆,同比跌副80%,单月销量不及往年正常一周的销量。
而在3月份,第一周的零售量为12.7万辆,同比下降54%;第二周预计为16.6万辆,同比下降43%;第三周预计为18.7万辆,同比下降38%;第四周预计为55万辆,同比下降30%。整个三月份,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量预计为103万辆,同比下降41%。尽管下降的幅度仍十分明显,但从趋势上能够发现,自3月份第二周开始,零售量周度趋势呈现大幅增长,而同比下滑态势也呈现缩窄迹象。
工信部:推动公共交通领域全面电动化
3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会议,听取行业机构、企业代表对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的意见建议,深入研究分领域、分区域、分车型电动化的目标、方式及政策措施。
装备工业一司表示,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率先实现电动化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拟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行业力量开展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行动编制工作,积极推动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等车辆电动化水平提高。
参加此次会议的单位和企业代表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汽集团、比亚迪汽车以及宁德时代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易车早报:国内油价近期不调了/特斯拉国内又涨价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市场份额为44.4%,较2020年上升了6.0个百分点。
2021年在各系别市场中,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大幅上升至44.43%,提升了6.01个百分点。除此之外,美系和法系车市场份额也均有所上升。
前七企业销量均有所上升
2021年在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前十五名企业集团中,上汽集团排名第一,销量为275.7万辆,同比上升8.9%;排名第二的是长安集团,销量为175.5万辆,同比增长16.7%;吉利汽车排名第三,销量为132.8万辆,同比下降增长0.6%。
2021年在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中,销量排名第一的依然是上汽集团,乘用车销量为212.3万辆,同比增长17.8%;排名第二的是吉利集团,乘用车销量为132.8万辆,小幅增长0.6%;长安集团排名第三,乘用车销量为123.3万辆,同比增长24.2%。
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2021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262.1万辆,同比增长1.7%,占汽车销量总量的86.1%,较2020年同期下降了1.8个百分点。整体来看,我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CR3达到46.2%,CR5达到63.1%。但2021年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说明我国汽车行业品牌竞争日益激烈。
总体来看,在我国汽车品牌市场中,市场格局较为稳定。领先企业地位稳固,行业市场集中度稳中有降。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3年2月18日,易车编辑为您精选以下内容:
1、近期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
2、特斯拉Model Y双电机版涨价
3、网传杭州3月1日取消限行为谣言
4、长安第二代UNI-T正式上市
5、奔驰“迷你G级”或2026年发布
6、华为与江淮合作最新进展
7、合创3年内布局超过2000座充电站
8、荣威RX5获C-NCAP五星级评价
头条:近期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本周期内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自2023年2月3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震荡运行,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2月17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2月3日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
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调价:特斯拉Model Y双电机版涨价
特斯拉中国宣布上调Model Y双电机全轮驱动版售价,涨幅2000元,调整后的Model Y长续航版售价涨至31.19万元,Model Y高性能版售价涨至36.19万元。预计交付时间为2-5周。
而在上周同一时间,特斯拉上调了Model Y后轮驱动版售价,涨幅同样为2000元,调整后的售价为26.19万元。
辟谣:网传杭州3月1日取消限行为消息
近期网络上盛传于杭州市3月1号取消限行的消息,后经相关媒体调查发现,这实际为杭州某小区业主群里讨论ChatGPT,一位业主开玩笑说尝试用它写篇杭州取消限行的新闻稿看看。随后该业主在群里直播了ChatGPT写作过程,还把文章发群里。其他业主不明所以截图转发了导致错误信息被传播。
据了解,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涉事业主也在群里公开道歉。
新车:长安第二代UNI-T正式上市
长安第二代UNI-T正式上市,售价区间11.59-13.99万元。相比于旧款车型,新车主要针对造型与内饰进行了升级,并搭载了高通骁155芯片。新车还用了全新多辐式灵音律动轮圈,精车旋风图形与音叉交错,看上去更显运动感,同时车身前包围、侧裙加入了高质感钛银色饰条进行装饰,尾部则用了双边共四出式排气布局,运动感十足。
第二代UNI-T还首发搭载了长安全新域控平台CIIA1.0+,可实现下电后OTA升级,并具备智能电源管理自动预警,车辆诊断支持故障自诊断和远程诊断等功能。第二代UNI-T搭载1.5T发动机,发动机最大功率138kW,最大扭矩300N·m,与之匹配的是7速双离合变速箱。
新车:奔驰“迷你G级”或2026年发布
从相关渠道获悉,奔驰正在研发一款“迷你G级”车型。新车将是全新的系列车型,或命名为GLG级,虽然作为全新车款,但预计将用和G级类似的硬派设计。而相比G级,新车除了拥有更加紧凑的车身和较短的轴距外,还将用更加低矮的设计,预计整车尺寸比例会更加接近同级别常见的SUV,不过是否会用双门设计,目前还不得而知。
新车将使用即将推出的MMA车辆架构,其特点是兼容燃油和电动系统。该平台将于2024年正式,全新CLA级将成为第一款使用该平台的车辆。报告显示,新车充电一次可行驶超过500公里,并通过800伏架构提供快速充电的能力。
行业:华为与江淮合作最新进展
中建六局联合体近日中标了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EPC项目,位于肥西县新港南区江淮新港工业园区,建成后将用于华为与江汽集团在合肥共同开发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汽车,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开工在即。据悉,江淮和华为的合作模式与赛力斯保持一致,华为将深入参与新产品的定义、核心零部件选用、生产及营销服务体系等领域。而新车也将与AITO品牌一样进入到华为终端店面销售,预计最快将在2023年第3、4季度面世。
虽然江淮与华为合作造车的传闻双方均此明确证实过。但今年1月,合肥市领导与华为余承东就共同推动华为终端与江淮汽车、肥西县合作项目进展一事深入商谈。报道称,双方将基于华为在智能汽车部件领域的能力,共同开发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平台技术。这意味着,此前江淮与华为合作造车的传闻基本落定。中建集团的公告也表明双方合作造车已经在推进中。
行业:合创3年内布局超过2000座充电站
广深沿江高速东莞麻涌服务区超充站正式开业,该超充站是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深圳市车电网络有限公司、中海油华南销售公司共同打造的首个高速服务区超充站。麻涌超充站充电枪单枪最大600A输出,充电5分钟就能续航300km,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
合创汽车至2023年底,在一二线城市新增布局充电站300座,未来三年内布局超过2000座,覆盖社区充电和公共超充,多项目将在年内持续落地。其中,公共超充将重点围绕高速公路以及一二线的城市核心区域展开,涵盖高端商场、核心社区、高速服务区等多个地点。
C-NCAP:荣威RX5获五星级评价
荣威牌CSA6473REAN型多用途乘用车(荣威RX5第三代330GTi超感旗舰版),已按照C-NCAP(2021版)管理规则完成全部测评项目,根据信息显示,车辆在乘员保护方面得分79.789,得分率92.78%;行人保护方面得分11.285,得分率75.23%;主动安全得分57.588,得分率86.53%。
根据各部分得分率乘以各自权重系数后求和结果,该车型综合得分率为88.6% ,达到C-NCAP“五星级”。
上易车App搜索“超级评测”,看专业、硬核、全面的汽车评测内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